想及山水徜徉的晉唐(短語)

一部唐詩是中華大自然的“文字錄像”,其絕美及精彩,令我們永朝懷戀、仰慕?!?/p>
※ ※
當代人為何把“異性”作為徹底與唯一的追逐對象呢?除了生理學上的原因,還可解釋為——
因喪失了可令膜拜的宏麗的大自然之華美。
※ ※
李白的幸福有一半來自對大自然山水的欣賞,還有一部分來自于酒,以及對友誼的頌達……(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 ※
毀壞了大地的花園,就毀壞了所有的心靈。
(許多中外詩人和哲人表達過這個大體意思,今再把它復述下來)
※ ※
(想及)我國古典著作里,凡是寫到仙境、天宮等,都先描寫景色,天堂,為何“風景”總是占第一位的呢?……
※ ※
……自然主義思維、佛學思維,等,都有一個潛在的貢獻:既吸引一部分人群退出人與人的爭競(其中很大部分并無意義),融匯入自然界,從而節(jié)約人類內(nèi)部的“能源自耗”?!?/p>
※ ※
我們能否恢復喪失的大自然呢?這是一個令人傷心絕望的回溯,是人類又一次苦難歷程的開始,是無望而又充滿曙光的黎明……
※ ※
(讓我們承認)
人類并不是自己的第一拯救者,
第一拯救者應該是(神):大自然。
※ ※
記得聰慧的詩人海子說:“因為失去土地,人們只好撲捉欲望”(大意)今天對所有人來說,什么是“土地”的概念呢?與風景與自然相聯(lián)系的一切。
※ ※
回眸20世紀,我國的詩人多數(shù)都浪漫不起來,(比之唐代),只剩一點愛情,并無多少身邊的優(yōu)美自然可令歌吟,……他們過于入世,缺乏仙袂飄舉的優(yōu)美,以及詩性的美感……
※ ※
山水畫最集中出現(xiàn)于元代,(距離今天七八百年),那時人們已經(jīng)開始懷念山水了。(在逐漸消失的)
※
※
古典詩歌里,山水詩最好的是晉代,其時山水渾蒙未鑿,其次是唐代,那時山水風景尚當“青春期”……
※ ※
以后世界漸入中年,宋詞里人間的煙火過多,仙風道骨少了,(宋代后,元明清詩歌一蹶不振的原因)缺失了大自然這位神奇導師的巨擘。
※ ※
西方一直奇怪,為什么中國的古典繪畫里,主要是山水而很少見人呢?他們要是居住在人煙過于稠密的東方,擁擠和感嘆,就清楚了?!?/p>
※ ※
為何我國比較其歐洲和俄羅斯來,缺少自然主義作家這個門類呢?(如,近代)
因為自然環(huán)境很早就過度開墾,大約早在1000年前的宋代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墾殖,沒有良好的自然,安有優(yōu)秀的自然作家?(缺乏參照物)
※ ※
……李白幾乎是專業(yè)的旅行家,他的足跡遍及祖國,他一生去過的許多地方,至今連熱愛旅行的人都望塵莫及。這說明盛唐的繁榮,遠超于我們的想象(李白詩歌中,從未記述有旅途騙子、黑店、假酒、人與人的惡意相向、剪徑大盜等)也說明李白發(fā)現(xiàn)對生命而言,除了欣賞山水,實在也沒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了。
※ ※
另一方面,李白為旅行所做的艱辛跋涉,可能也遠超我們的想象,對江山的熱愛支配了詩人的一生??梢哉f,李白對藝術(shù)的認識一方面來自于閱讀,一方面來自于旅行,及途中人與人互愛的感受,他的詩篇主要由“名山訪游記”和“友人尋訪錄”兩部分組成。
※ ※
(老子是中華第一思想家)從老子的觀點看,人做的事很多屬于汔濫,應減去,只留下少數(shù)(既最基礎、必要部分),其余由世界及事物自行調(diào)整——老子的觀點對寫作有彌深啟發(fā)。
※ ※
老子、孔子,都是古典意義里最早的作家,用今天的話說,老子是哲學作家,孔子是教育作家,而更早的3000多年前寫《周易》的周文王是神學作家,看來寫作的根基都與宗教或哲學有關(guān),不深深涉筆哲學思想談不到真正意義的寫作。
※ ※
明清及后,人口增加,大地上人煙倍加麇集、擁擠,(秦朝只有2千萬人,唐朝5千萬,到了明清兩朝已經(jīng)從2億人達到4億人)由于無確切的山水可供徜徉(如陶淵明、謝靈運時代的山水田園),更多的才華之士只好卷入世事,使意見更加紛紜,人間徒添風云滄?!?/p>
(試從一個自然角度觀察,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94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