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盛唐詩歌的怨懟之作與時代“大雅正聲”之作的關系
淺議盛唐詩歌的怨懟之作與時代“大雅正聲”的關系
范小辛 曾莉
盛唐詩歌的怨懟之作,以它追求理想的熱情、抨擊現實的膽量、飛揚跋扈的人身意氣,體現了整個盛唐時期的生氣和魄力。例如:詩人的感情就像李白所描寫“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奔騰激蕩、瀟灑的時候就要烹羊宰牛,典裘賣馬,“一飲三百杯”、“同銷萬古愁”,這類詩雖表現出理想不能實現以及生活不能自由稱意的怨懟之情,卻格力遒勁,意氣噴涌。而“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與余亦何有”,“抽刀斷水誰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即使言及“榮”與“辱”,也顯得性格倔強,生氣勃勃。又如李頎的名篇《別梁鍠》“梁生倜儻心不羈、途窮氣蓋長安兒?!备皇且话愕脑广?,而是昂揚倜儻的意氣表現以及與社會的價值趨同。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社會上激蕩,是“大雅正聲”之作不斷出現的必要條件1。
因為我國正處于一個氣勢磅礴、蒸蒸日上、八面來風的歷史時代。面對這樣一個大事件、大變化、新問題不斷出現的時代,我們的文學藝術雖然也不時產生一些直面現實、引人贊嘆、令人感奮的優(yōu)秀作品,但總體呈現不相稱、不適應的狀態(tài),卻是不爭的事實。著眼審美原則來考察,其中的關鍵在于,文學界還缺乏對創(chuàng)作時代“大雅正聲”的精神自覺和價值追求。所謂“大雅正聲”,就是要“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全面廣泛地展開和表現關系國計民生的時代狀態(tài)及其盛衰緣由,而且尤其要關注和弘揚時代文明的正面成果,“言今之正者以為后世法”。如果缺乏一種立足“大雅正聲”審美原則對于文明成果的正面積累與傳承,中華文化數千年的綿延發(fā)展,是無法想象的,建構“大雅正聲”的審美原則,已經成為文學發(fā)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2。因而盛唐詩篇的雄壯與感激怨懟之作均是我們時代“大雅正聲”之作的不能遺忘的豐富優(yōu)秀歷史遺產,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余恕誠《唐詩風貌》中華書局2010年4月(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2民族復興呼喚“大雅正聲”2008年11月06日08:34:39來源:人民日報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9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