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美德去哪兒了?
前天,我去交通大學找我的本家范老師,碰到了一位新加坡留學生,她寒假計劃去北京玩。范老師給她拿來一件自己女兒的呢大衣。我一摸衣服,挺薄的,心想:這哪能御得了北方的天寒地凍?
我便脫口道:“去買件羽絨大衣吧。”
留學生說:“怕以后用不上。”
“買減價的,二、三百元一件就行了?!?/p>
她還是猶豫。
范老師說:“我女兒有閑置的羽絨服,明天給你帶來?!?span style="position:relative;left:-100000px;">(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她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我原以為新加坡也有像她家里一樣經濟條件不好的,誰知范老師告訴我:她父親在馬來西亞有兩家頗具規(guī)模的企業(yè)。
這一說,倒是讓我有點意外。
無獨有偶,在松江一所大學食堂就餐,鄰座是一日一韓兩位留學生。日本留學生急急地吃完飯,拿起一本厚厚的教材說:我先去復印,去晚了,復印的人肯定很多。韓國學生說:不要忘了給我也復印一份。
我不解:“是不是教材不夠發(fā)???”
韓國學生回答:“復印可以省錢?!?/p>
“能省多少錢?”
“買一本教材是40塊錢,復印一本才25塊錢,節(jié)省了15塊錢?!?/p>
我突然冒一句:“你們家里經濟條件應該都好吧?”
韓國學生笑了:“這和經濟條件沒關系——還有更節(jié)約的呢。有幾個留學生去資料館本來坐地鐵是三站,要4塊錢;可是坐兩站只要3塊錢。他們就只坐兩站,走一站,節(jié)省1塊錢,還順便鍛煉了身體?!?/p>
眼前的兩位留學生都是來自富裕國家,怎么比我們并不太富裕的國人孩子懂事且會精打細算?我們的許多大學生,別說一、二塊錢,就是幾百塊錢,甚至幾千上萬塊錢,花起來得心應手、隨心所欲,花父母的辛苦錢絲毫不心疼。
我們的勤儉持家教育都去了哪兒?
記得我第一次與臺灣一位挺有實力的老板吃飯。原以為有錢人都是大手大腳、講排場擺闊氣的。誰知這位老板請4位客人只點了四個菜,末了,還要招呼服務生來打包。我納悶于幾只空空如也的盤子上只點綴著一些青菜葉子,就是剩下的這些青菜葉子老板也要打包回家,說太太喜歡吃。
這讓我記住了富裕和擺闊沒有關系。
廿年前我與梁振英測量師行就機場評估打了大半年的交道。每次我們去辦事,中午在他們氣派的太古廣場辦公樓下吃飯,因為吃得簡陋,我都不敢大口撿菜,只顧扒碗里的飯;待他們來珠海,咱們可是大盤小碟擺滿了桌,他們調侃說:吃公家的更要省點噢!說得我都不好意思。
這不由想起曾經遇到過咱們的一位小處長,講究矯情到開瓶的紅酒超過一個半小時就不喝的闊綽。他可能根本沒在意:你的闊綽,是花老百姓血汗錢的闊綽,這根本就不會顯示你的高貴,只能讓別人替你臉紅。
最近,有人給我發(fā)來一組照片,是某貪污高官兒子婚宴的超豪華場景,將整個宴會改建成碩大的人工花園,簡直就是金山銀海!這種腐敗不光是經濟上的貪婪,更是整個的人格畸形和道德淪喪。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說,孩子的大手大腳是教育失誤或環(huán)境影響的話,我們這些本該是道德楷模的官兒們的百般闊綽,甚至令人乍舌的貪污腐敗,究竟又是什么樣的失誤所造就的?遺憾的是,如此一大批的貪官就是不忌諱祖上的陰德、就是不回避給兒孫留下的丑陋和骯臟。
看來,我們需要的不是口號、不是說教,更不是偉大、也不是崇高,而是缺失了做人最起碼的價值觀、缺失了遵守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
本來,這些價值觀與道德規(guī)范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明里都有,現(xiàn)在都去了哪兒?難道真的是要到香港臺灣去尋找、甚至日本韓國新加坡?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95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