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十】
題記“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縈繞”
多年前,總是喜歡武俠小說,向往明清時代文學家喜歡的那三種意境;
?二種意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p>
?三種意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而今隨著歲月磨礪,年輪增長,意境隨著人生觀、價值觀改變了許多。如今向往陶淵明式的人生意境,更向往自己獨特的那片璀璨天空,向往平靜、和諧、與世無爭的世界,向往遠離紛紛繞繞、喧鬧嘈雜的世俗之境。于是在現(xiàn)如今的生活波瀾中,總會浮現(xiàn)三種意境,令身心患得患失,其中不乏負能量作祟:(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一、山巒起伏、峰回路轉(zhuǎn),隱居在世外桃源境地,隨處都能遙望“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
二、冰天雪地、狂風呼嘯,北風卷地白草折,塵世物欲橫流,處處江河日下;
三、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暴雨傾斜而下,瞬間積流成河,世間一片汪洋。
縱觀人生長路,從年少到成年,乃至中年、老年,都是一個漫長的生命過程。其中不乏走過一季又一季的春夏秋冬。這四季交替,總會悠然演繹花開花落的故事,有許多回味無窮,另內(nèi)心總會激蕩在詩情畫意中。雖然一路走來,總有坎坷與順暢相伴,但心中若有桃花源,又何處不是水云間呢?
現(xiàn)實的生活里,不可能每天都會花團錦簇,每天都會有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心情,很有可能因為一些事而陷入迷茫,甚至工作與生活的交織,而帶來一些低迷余悸,其實這一切,都在所難免。畢竟身為凡塵俗子,我們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能力,更沒有虛懷如谷的胸襟,更不能看破紅塵,甚至四大皆空一場。所以,身在塵世,自然不能遠離紛紛擾擾。于是在蕓蕓眾生的舞臺,情緒悲觀時,每個人都會彷徨一場,哪怕瞬間撫平心中壓抑,也會長吁短嘆的感懷人生。
或許,浮華歲月就是這樣現(xiàn)實,低谷時,我們不要氣餒,不要萎靡不振;高峰時,不要驕傲,要謙虛低調(diào);要在心魂中給自己勾勒一幅山水畫卷,那里凝聚的水墨丹青,是我們徜徉前方精彩之路的源泉;那里縈繞的寧靜高遠,是我們奔赴詩和遠方的搖籃。所以,生活在歲月的羽翼下,我想,煩惱與憂愁都將會過眼云煙。
若視野開闊,以睿智情懷去包羅萬象,就一定能夠摒除雜念,將生活中瑣事的困擾拋到九霄云外。還原心態(tài)正能量間,一定會在大自然中談笑風生。這份笑擁山水的愉悅,是懂得放下的鼓勵,是不再拘泥于名利掙扎的釋放,所以無論多大憂愁,多大煩惱,多大困惑,其實都是生命歷程的一個縮影,只要意志堅定,不氣餒,向前看,前方就一定會更加璀璨。
每當遭遇困境,人生更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自暴自棄,想想,人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zhuǎn),都會有一個過程。只要心存高遠,不拘泥現(xiàn)狀的點點滴滴,不在近前的困難中低頭,不在庸庸碌碌中茍且,就一定能夠在沉沉黑暗過后,走向光明,而迎來曙光的時候,也就是邂逅詩和遠方的輪回。所以人生必當豪邁,必當勇往直前,即使拼搏到無能為力,都要給自己信念,讓前程的動力一直相伴,才是不枉世間來一回,不枉男子漢頂天立地一場,不枉至情至性一生......
后記:人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生命的長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坦然心境,一份隨遇而安情懷,一份笑看風云的灑脫,一副健康體魄。因為,只要我們不在近前茍且,又何愁沒有詩和遠方........
完:書寫于2017年11月18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949751/
詩和遠方【十】的評論 (共 8 條)
- 魯振中 審核通過并說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