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東周——諸子爭鳴的百年沉浮
文|屈子
商末,紂王昏庸引萬民寒心,周文王起兵欲取商而代之,其子周武王滅商,周朝建立。轉眼百年,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失天下諸侯之信任,公元前771年為申侯、犬戎所殺。
“黃沙彌漫風似刀光,鐵馬踏夢血如殘陽?!笔⑹劳醭拿缐舯荒顷囮囻R蹄聲所驚醒,姬宮涅慌張地奔向烽火臺,雄雄烈火灼傷了天空,仿佛點燃了云霧,卻未點燃宮涅的希望,諸侯未至。六軍在王畿內待命,面對兇猛的犬戎,周朝引以為傲的青銅戰(zhàn)車竟如此不堪一擊,空有都城,卻六軍盡失。剎那間,數(shù)萬騎兵沖向了都城鎬京……
面對戰(zhàn)火后僅存的殘垣斷壁,地震的受損,外敵的威脅,此時的宜臼內心十分矛盾,很快他下定了決心,逃,他不想步父親的后塵,但是軍隊呢?他只能寄希望于所謂的“勤王之師”。遙遠的西土,秦部落的騎兵一路疾行,奔向鎬京……在鄭、秦、晉等諸侯國的護衛(wèi)下,宜臼一行一路東行,于成王五年營建都洛邑,是為平王東遷。
盛世之后必亂世,而這逐鹿群雄的時代正正慢慢拉開序幕……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币粋€王朝的衰敗必定是一個制度的崩潰,而那代表周的制度則是《周禮》的禮樂制度。平王東遷后,勢力范圍的減少,使周王朝日薄西山,禮樂的淪喪,王室的衰微,等級的逾越,制度的崩潰,一個真正的亂世正在逐漸來臨。(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而這個時代正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變革時代,歷史的推動、制度的變革、政治的演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軍事的進步,使這個時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軸心時代,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天下名士非儒即墨,非儒即道。儒家“仁愛”,主張恢復禮樂;墨家“兼愛”,反對以大欺??;道家“自然”,反對有所作為。魯迅曾說中華文化的本質便是道家。有人說道家消極無為,然而道家只是無為并未消極。君主無為,百姓便能安居樂業(yè)、休養(yǎng)生息。現(xiàn)在的社會是高效率的,然而過度的追求效率,那便成了病態(tài),成了焦躁。
正如莊子的無所待一般,道家便是在做減法,而我們的文化也一樣。文化亦如氣球,再擴大終有其極限,當我們將文化擴充到極限后,再進一步,便……文化亦如人生,亦如衣冠,合適便是最好的,何必追求那些華而不實呢?
然而先秦百家大部分都在逃避現(xiàn)實,儒家希望回到商周,而道家則希望回到原始社會。在中國人眼中總認為過去的便是最好的,于是“祖宗之法不可變”,這其中最大的例外便是法家。
什么是法家?法律、權術、變法還有更多。法律不斷完善,權術在歷代帝王手中應用的越來越爐火純青,而變法卻在千載時光中從未提起,這是為何?都說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今已被拾起,可其中的本質卻早已丟失。那名家的“白馬非馬”,那兵家,那陰陽家的“赤縣神州”,那百家爭鳴的時代,如今竟只是回憶……
在亂世中體現(xiàn)最深的情感便是愛國。申不害與他訓練的五萬精兵最終歸宿竟是與國君戰(zhàn)死?!熬缜嗌?,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被蛟S那句話的后面應該再填上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忠烈護天下?!?/p>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p>
愛國是一種永恒的旋律,正是因為這樣,屈原才會為萬人所敬仰。那高陽氏的苗裔,如今又該為誰而殤?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高歌之后便成低谷,繁華之后只留蒼涼,或許只有這樣的悲劇才能被人們所銘記,可是銘記又有何用?
捧一方春蘭,栽一處秋菊,在“干戈寥落”中還有誰守著那誓言,有誰如此認真。歲月的盡頭還剩什么,故人何處尋,不堪回首。過往的悲哀在塵寰中輪轉,可是那輝煌正是因悲哀而成……
拾一袖芬芳,回眸間驚艷了世人,曦月亦不見,誰徒留衣袖作舞。過往如煙亦如夢,終究只是幻境一場,可又有誰知那幻境亦想映照于天地。
莊周夢蝶,真相又是如何,又有誰知?終不過佳話千載,留后人閑談……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94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