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那一抹亮麗的黃——迎春與連翹

【原創(chuàng)】文/圖:孫成崗
迎春與連翹都是早春的花朵,它們先后開放,花期相鄰且有重疊。二者都是藤蔓秀金,纖細的枝條上綴滿黃色的小花,不少人常常把它們當成同一種植物,有時誤把連翹當迎春。
迎春開得較早,幾乎與臘梅同開,凌寒傲雪,帶來一枝春信。因此,它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一起,有了“雪中四友”的美名。
迎春不畏嚴寒,不擇風土,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筆下顯得氣質(zhì)非凡,成為不媚權(quán)貴的象征。白居易對迎春情有獨鐘,多次賦詩贊美?!靶遗c松筠[yún]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謳歌了迎春與松竹為伴、不同輕佻桃李同混芳塵的高潔品格,以此暗喻好友劉禹錫的卓爾不群與高風亮節(jié)。他還說“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不僅認為迎春是黃花中的極品,而且真誠地提醒大家迎春不是普通的花朵——“憑君語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優(yōu)點與缺點往往是一張紙的正反面。人如此,花也概莫能免。迎春在白居易眼中的孤傲高潔到了曹雪芹的筆下,似乎就是不合群的象征。他給賈府二小姐取名“迎春”,并把她塑造成落落寡合的木訥[nè]形象,暗中正契合了迎春不與群芳為伍的特征。
連翹與迎春一樣,也是開著黃色的小花,所不同的是,迎春是5-6個花瓣,而連翹之花只有4個花瓣,而且是向下垂著的。連翹雖然晚于迎春開放,但其耐寒能力絲毫不遜于迎春,極端情況下,它可以耐受零下50℃的超低溫。正是這種極強的適應性與生命力使連翹成為北方大地早春常見的花卉。據(jù)說“連翹”這一名稱來源于一位山中少女,她情急之中扯下一把綠葉救活了誤嘗草藥中毒的爺爺,蘇醒后的老人便用孫女的名字命名了這種開著黃色小花、救了自己性命的植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與迎春頻頻受到青睞不同,連翹很少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也許古人與今人一樣,把它當成了迎春而忽視了它的存在。然而連翹似乎并不介意人們的忽略和冷落,依舊從容淡定,不嬌不媚,在屬于自己的季節(jié)里怡然自得地恣意綻放,把一串串玲瓏金鈴般的黃艷艷花朵垂掛枝頭,不張揚不媚俗,不介意人們的誤解,不卑不亢地用自己的方式為春天增添一片濃妍[yán]。
連翹不像迎春用凋謝來為自己的使命畫上句號,它的凋謝只是新的征程的開始。它檸黃的花朵在凋零之后會長出小巧的青翹,經(jīng)過夏日風風雨雨的摧枯,到了秋天漸漸變成隱沒于藤蔓中的老翹。這便是治療疔[dīng]瘡腫毒的主藥。也許連翹原本無意爭春,有著其它花朵無法承受的韌性和豁達,一開始就懷著心無旁騖[wù]的堅定,履行著治病醫(yī)人的職責。
我無意比較迎春與連翹的優(yōu)劣。這兩種外表相似的花朵各有千秋。迎春能夠頂風冒寒,最早把春信帶到人間,雖然無“果”而終,但它堅守的那份報春誠信始終讓人在早春的蕭瑟中眼前一亮,為之感動。連翹雖然不為人們注意,但那種不忘初心的無怨無悔與面對忽略的坦然豁達更為讓人動容!
【參考】迎春與連翹的主要區(qū)別
1、花期不同,迎春先開,連翹后放,但花期有較長時間的重疊。
2、形狀不同,迎春呈矮小的灌木叢狀,枝條呈拱形匍匐在地,容易下垂,種在高處則呈瀑布狀生長。連翹比較高大,枝條不易下垂,通常一簇簇蓬勃向上。
3、迎春的枝條有棱,在花朵初開時顏色較深,但與連翹花期重疊期間漸漸變淡轉(zhuǎn)為深綠,連翹的枝條是圓的,色澤淺褐,折斷后可以看到枝條是空心的。
4、迎春通常有5-6個花瓣,小巧玲瓏,花蕊比花瓣顏色略深,黃中略帶一絲橘色。連翹則只有4個花瓣,花朵如垂下的金鐘,擠擠挨挨,連綴一起。這也是迎春與連翹的最大區(qū)別。
5、迎春不結(jié)果,凋零即完結(jié)宿命。連翹結(jié)果,花朵凋零后變成青翹,到秋天形成老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原創(chuàng)】文/圖:孫成崗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9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