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創(chuàng)造----阿斯加詩篇詮釋(1-5)
第五部分 他的創(chuàng)造----阿斯加詩篇詮釋(49篇)
一切的峰頂
飛鳥無影,是它
離我們太近嗎?
是它,把我們遺棄嗎?
-----河馬《高與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他的創(chuàng)造(一)
圖騰一詞,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原始社會的人認為
跟本氏族有血緣關(guān)系的某種動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
族的標志。將“圖騰”一詞引進我國的是清代學者嚴復,
他于1903年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一書時,
首次把“totem”一詞譯成“圖騰”,成為學術(shù)界的通
用譯名。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
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那么,什么叫圖騰?圖騰就是
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guān)系,因而用來
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志?;跂|蕩子的本能與創(chuàng)造,圖騰這
個概念仿佛特別適合詮釋他的人詩一體化寫作。在我的詮釋
中,圖騰或許增加一些新的內(nèi)涵或功能。關(guān)鍵是突破氏族血
緣的界定,應(yīng)從人類范圍來看待圖騰,然后把血緣關(guān)系上升
為精神的人文血脈。這樣圖騰這個概念就有世界性意義。另
外,從美學上看,圖騰不僅僅代表一種血緣崇拜,更代表一
種精神復興。而理想圖騰無疑是東蕩子孤明先發(fā)的詩歌智慧。
2014年6月20日于永安約
他的創(chuàng)造(二)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曾代表“享受派”提出一個主張:
“享受即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即享受。既享受具象,更享受抽象。”
之所以提起這個主張,只因阿斯加作為東蕩子詩歌精神的
“血緣崇拜”,它既是詩人的創(chuàng)造,更是他本人的“享受”
(對話與圖騰)。而且阿斯加這個詩歌形象,它首先是聲音
(a-s-j)的翻譯,無疑也集具象與抽象于一身。東蕩子自己
主張,“阿斯加”這個符號,注入作者的血液后,它可以代表
如下的類型:一種純粹的聲音;一種形象;一種狀態(tài);一種氣味;
一種境界;一個人;其它可能。事實上,阿斯加可以是任何類型,
而形象組合之后,便產(chǎn)生整體大于局部的圖騰效應(yīng)。作為一個符號,
阿斯加也可以注入任何人的血液與感覺,從而成為交往對象或者心靈
寄托。作為形象代言,它還代表東蕩子的寫作取向:如何完善一個人的
理想,或是理想的人,二者又如何相互激蕩,并在詩歌世界中抽象呈現(xiàn)?
由此觀之,對話阿斯加,無疑是“創(chuàng)造與享受”的最高形式。東蕩子的詩歌
形象從“王者”(《王冠》)到“圣者”(《阿斯加》),表現(xiàn)了“精神血緣崇拜”,
及其本能圖騰意向。因此,東蕩子是世界的東蕩子,阿斯加也是人類的阿斯加。
2014年6月20日于永安約
他的創(chuàng)造(三)
2010年《阿斯加》一書出版,只收了東蕩子48首由“a”音
牽頭的詩。2011年世賓編的《完整性寫作》一書,在《阿斯加》
組詩中,補收了東蕩子《他們需要》、《從白天到黑夜》、《小白菜》
三首詩。因為《小白菜》不太符合阿斯加詩篇的風格,只能放棄。
這樣組成了《阿斯加詩篇》50首。如此,我便以“詩第幾”方式,
進行美學詮釋。至于如何歸類,只好靠讀者自己。本書畢竟是隨筆。
詩一《喧囂為何停止》:
喧囂為何停止,聽不見異樣的聲音
山水無痕,萬物寂靜
該不是圣者已誕生
下筆仿佛截斷本能的慘叫(a音),又仿佛圖騰儀式開始。
雖說得來全不費工夫,但我不得不佩服。詩人極端的領(lǐng)悟,
隱于對“喧囂”(象征黑暗)為何停止(象征黑暗消失)這一
問題的終極性設(shè)伏。既然黑暗終將消失,“異樣的聲音”(象征黑
暗的形式),也一樣會消失,以致“聽不見”。而黑暗的對立面---光明
的來臨,不管任何季節(jié),都像“雪花”一樣堆積寂靜和明亮,而山水
印心般了無痕跡。到了如是境界,詩人更加“筆補造化”,召喚寂靜中的
“圣者”(象征理想圖騰)出場。如此極端的領(lǐng)悟,與禪何異,自達化境。
2014年6月21日于永安約
他的創(chuàng)造(四)
“圣者”既已召喚出場,理想便需形象代言。
詩二《他卻獨來獨往》----
沒有人看見他和誰擁抱,把酒言歡
也不見他發(fā)號施令,給你盛大的承諾
待你遼闊,一片歡呼,把各路嘉賓迎接
他卻獨來獨往,總在筵席散盡才大駕光臨
理想曾是痛苦的光輝,當下更是孤獨的產(chǎn)物。這首詩表現(xiàn)了兩個層面:
因為圣者或存在本身,它不會給你“盛大的承諾”;反過來看,它又對
“你”(象征人本身)有所要求---“待你遼闊”。那么,承諾與遼闊,代
表了什么?一般的詩人,絕對不敢這樣下筆,而東蕩子恰恰這樣寫了。
為什么呢?他最明白:所有黑暗,所有狹小,都是活得不夠遼闊。而
他從小就理解了寬闊,也就是生活的本質(zhì)。因此這里的“遼闊”,既是
“承諾”,更是存在本身的形式。從這樣的高度,我們才能欣賞他那驚
人的創(chuàng)造性。而一個“待你”的“待”字,恰恰是他“野蠻”(象征更
高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引爆點”。既有等待、期待之熱切,恐也有無待、
無望之憂傷。后者對于心靈而言,絕對殘酷,絕對孤獨。這難免有點
卡夫卡式困境圖騰的意味。但東蕩子就是東蕩子。他的本能,只會朝
建設(shè)性的方向,也就是正向圖騰。而“一片歡呼”,無疑是“自鑄偉辭”。
2014年6月21日于永安約
他的創(chuàng)造(五)
詩三《宣讀你內(nèi)心那最后一頁》----
該降臨的會如期到來
花朵充分開放,種子落泥生根
多少顏色,都陶醉其中。你不必退縮
你追逐過,和我阿斯加同樣的青春
寫在紙上的,必從心里流出
放在心上的,請在睡眠時取下
一個人的一生將在他人那里重現(xiàn)
你呀,和我阿斯加走進了同一片樹林
趁河邊的樹葉還沒有閃亮
洪水還沒有襲擊我阿斯加的村莊
宣讀你內(nèi)心那最后一頁
失敗者舉起酒杯,和勝利的喜悅一樣
這首詩不僅僅突破人性的局限,而且上升了人性的沉淵。
因為阿斯加的價值取向,與散發(fā)著銅臭的尺度大相徑庭。
所謂敗者為寇,勝者為王。便是價值判斷腐朽的尺和度。
而阿斯加的理想,或者眼光,把失敗與勝利等而同之。甚
至對失敗者“舉起酒杯”的壯舉,充滿理解之同情。如同
司馬遷對重瞳子---失敗英雄項羽的同情與敬意。為什么呢?
渴望勝利,渴望成功,本來都沒有錯,但事實上,多少勝利
卻并不光彩,并不值得崇拜。只是“勝利的喜悅”,也要分給
光明的失敗者一份。這就是人類戰(zhàn)勝黑暗的根基,而非功利性
迷漫。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尋找失敗者的成功,將導向人類
精神中部分既定的黑暗精神的消除。有兩句詩我特別感動:
“一個人的一生將在他人那里重現(xiàn)
你呀,和我阿斯加走進了同一片樹林”
是的,從他者那里,每個人都可以看到自己,至于要活得覺悟,
光明和快樂,便要追隨圣者阿斯加的腳步,向同一片樹林移動。
2014年6月21日于永安約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679369/
他的創(chuàng)造----阿斯加詩篇詮釋(1-5)的評論 (共 9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