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亭之旅
開封是個很容易撩撥歷史情思的地方。生長于一個與他比鄰而居的城市,我一直都盼望這能親身踏上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終于,2008年的一天,我有幸游覽了龍亭公園。試圖從那些歷史的遺跡中切身地把握北宋王朝的脈搏。
穿過仿古的街肆,站在午門之外,仰望那兩座巍峨的雄獅,曾經(jīng)的繁華依稀可辨,只是浸染了歲月的風(fēng)煙。我突然想起余秋雨先生對開封城的描述:它背靠一條黃河,腳踏一個宋代,像一位已不顯赫的貴族,眉宇之間仍然氣宇非凡。是啊,昔日世界級的都市氣象早已消散,只剩下這一對石獅依舊怒目圓睜閃著威嚴(yán)的光輝??磻T了古裝劇的我,目光落到門樓上的牌匾竟然瞬間生畏。午門,似乎仍舊是主宰生死的皇權(quán)重地??墒牵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高高在上的帝王們早已長眠于滾滾歷史長河。站在午門匾下能尋覓到的只是新中國領(lǐng)袖們游賞龍庭的黑白照片。
穿過午門向北又進(jìn)了一座殿門,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后寫著“朝門”二字。再向北又見到“嵩呼”。乍一看不知何意,細(xì)細(xì)讀了碑文才知道這個陌生詞匯的背后還有個久遠(yuǎn)的故事。據(jù)說漢武帝曾封禪嵩山,文武群臣高呼萬歲。群山周圍“萬歲”的回音清晰可辨、反復(fù)回蕩、久而不絕。漢武帝以為是中岳山神顯靈。從此帝王的殿宇里便有了嵩呼之說。一道道的殿門自南而北,縱深排列,中軸線的兩側(cè)是典雅的廊園亭舍。這是典型的中國封建王宮建筑,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統(tǒng)治。
沿著長長的石階大道繼續(xù)向北,便看得見一座橫臥在碧波上的白色石拱橋?;蛟S,就在這座橋上,歐陽修、范仲淹、包拯、王安石都曾手持象笏對宋朝的天子濤濤地陳述惠民政策、改革方案。這座橋上留下了多少忠臣賢士的足跡啊,他們的身影像不滅的魂靈永遠(yuǎn)在歷史的天空里游蕩。橋的兩側(cè)是兩個大小相近的湖,由橋洞連通。西側(cè)的湖上有穿著宋服的船夫,頗像水滸中的好漢。游人上了船,他們用力地?fù)u起笨重的櫓,唱著粗獷的調(diào)子。湖上舟來船往,游客嬉笑歌吟。好一派熱鬧景致。東側(cè)的湖上卻冷冷清清,無人問津。很顯然,西側(cè)的湖是楊家湖,東側(cè)的是潘家湖。楊家湖因了楊家將的忠良美名,一直熱鬧著。而惡名昭著的潘仁美卻令潘家湖寂寞了千年。潘家湖東側(cè)是小型的叢林和山丘,叢林深處有各種枯藤異木,流連其間頗具情致。山丘下還有一個極小的宮廷院落,典雅精致的瓦房群落被高高的灰墻包圍。大門上是一把古舊的銅鎖,讓人忍不住猜想,這個封閉的小院里曾發(fā)生過什么鮮為人知的故事。重返回中軸線上向北行,兩側(cè)的花園里假山怪石,芳草奇藤,還有雕著宮廷壁畫的回廊,黃瓦紅柱,雅致精妙。宮殿里陳列著宋人的塑像,都是歷史事件的場景,寇準(zhǔn)等人栩栩如生,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言。有的宮殿里陳列著刀劍古玩,玉石書畫,還有各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卞繡的工藝品等。靈巧的開封人將宋朝的歷代帝王的像秀在折扇上,將清明上河圖繡在布帛上,讓繪畫藝術(shù)在刺繡工藝上重獲生機(jī)。整個公園最高的建筑是龍亭大殿,宏偉高大,鑲著無數(shù)玉龍的石階一段覆接著一段,真有種殿宇接天的味道。站在高高的大殿上向下望去,亭臺樓閣、雕廊畫柱、湖水假山、宮墻殿門……如一幅美麗的畫卷鋪展開來,整個古城盡收眼底。宋徽宗是何等智慧的藝術(shù)家,他曾在北方的汴京城造出了江南園林般的世界,令人們嘆為觀止。
如今的開封是全國最大的菊花養(yǎng)植基地,菊城的古跡卻依然保留。滿城菊香里一個個古雅的屋頂,房檐上挑著“酒”、“茶”的大旗,讓人在清香彌漫中默默領(lǐng)會古城遺韻,徐徐在歷史中穿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60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