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迎接2013
在重慶迎接2013
2013.1.20 補記
2012.12.31日,早八點,兒子送我們到成都北站,教我從自動取票機上取出為我們定好的赴重慶的往返動車票,我們又踏上旅途,開始了跨年度的重慶之旅。
適逢2013年元旦,學校放了五天假,可是一月份正是成都最冷的季節(jié),且今年氣溫尤其低,呆在成都家里無事可做,倒不如趁此機會去重慶——我們在成都三年多了,還沒有去過近在咫尺的重慶(暑假、寒假都要趕著回家,沒有時間,再說暑假去重慶太熱了),即避寒,又可以了一樁心愿。 八點整,動車準點開動,兩個半小時即到達重慶北站。出了站,打了一輛出租到沙坪壩的岷山飯店下榻,辦好手續(xù),到房間里略事休息,不舍得耽擱太多時間,下午3點多就出來,先是在沙坪壩的三峽廣場兜了一圈,竟然看到了郭沫若、冰心、巴金的塑像,還有一組群雕《三峽號子》,表現過去長江三峽纖夫們拉纖的場景,很有力度,但是江水太寫實了,反而減弱了三峽纖夫們的力量感染力。草草轉了一圈,然后就打車去朝天門碼頭。
六年來,我和妻子天南海北的去了很多地方,經常體驗人在不同路上的那種感覺。旅游,不一定要刻意的去讀懂什么自己未聞、未見過的東西,倒是應該借助旅行這種形式讀懂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自己的內心所在、所望、所寄。 在任何事物面前,人都是匆匆過客,一個遠來的旅游人更是。 出門旅游,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目的地,但是很少有人對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能夠滿意而歸的,為什么?他把自己在居住地得不到的一切東西、潛意識里的理想化的東西都寄托在那種沒去過的“烏托邦”——遙遠的地平線上了,懷有這樣心態(tài)的旅游人,恐怕沒有不失望的旅行。 旅游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因為你沒法逃避現實,旅游只能借助于平常目光所及以外的風物情狀來調節(jié)自己的心緒,獲得一種內心渴望的滿足,獲得一種美的體驗和享受,亦或是平時點滴積蓄起的某些情感的釋放或寄托。旅游,人在旅途,心也在旅途,感受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享受的也是這種狀態(tài)。
人的最美好、最樸實的生存狀態(tài)是什么呢?其實應該是對人之初那種天籟般純凈的真誠、善良、美麗的永遠忠誠,人倘能這樣活一生,應該是真正幸福的人生??墒?,世上人活著活著往往會因為心靈蒙受污染偏離了生命的本真路線而誤入歧途,所以人世間永遠在上演許許多多的人間悲喜劇,紅塵蕭蕭、熙熙攘攘,各色人等都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旅游,恰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靈魂自我解脫、自我救贖的方式——在短暫的旅行中,使自己的內心靜謐下來,重新思考感悟人生的意義。人有時候是不由自主走向他途的,等到有所覺察時,往往已經走出太遠而很難調整方向了,所以,經常選擇一個目標出門去吧,悠悠然地隨心所欲地走,別太匆忙,讓自己的心和靈魂平靜下來,在山水之間、天地之中感悟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歷程和心靈的引領,倘能在某一時刻能回歸到人的本真狀態(tài),重新調整自己,做出自然的人的正確選擇,那就是旅游的最大收獲!(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自小喜愛出去走,去遠方走,總覺著遠方有某些神秘的、令我向往的東西在那里等著我,一次次的出門、一次次的歸來,大自然里蘊含了太多的啟迪人靈魂的昭示,每次旅途中偶得的本能般的對生命的思考和理解都令我激動不已,所以,我覺得我在我的生命里能夠堅持了自我、保持了自己的純真和平靜心態(tài),能夠按照自己的靈魂意愿做人,和我的熱愛自然、熱愛華夏鄉(xiāng)土人文、熱愛走四方有關。
2012年匆匆而過(屈指算來,我離開本土家鄉(xiāng)已經7年了),2012年應該算是比較欣慰的一年,送走了一屆高三畢業(yè)班,又迎來了一群巴蜀幼學子,開始了新的教學輪回,心底坦蕩、心態(tài)平靜,所以,和妻子很有一些心情出外走一走。
重慶市近年來很有些變化,高樓鱗次櫛比,密密麻麻,但是由于地皮少人多,城市擴張又缺少節(jié)制,高樓密度太大,顯得很擁擠,用“高樓的森林”來形容毫不為過,人生活其中很有些壓抑感,這一點和成都大不同。朝天門碼頭也是如此,雖然建的很宏偉、很有壯闊氣勢,但早已沒有了從電影中看到過的幾十年前的江邊碼頭的那種滄桑風貌、那種千年人文歷史沉積的味道。人的建筑建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的鄉(xiāng)土文化感、地域文化感,我們即興奮,又有些悲哀。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買了一張最便宜的夜游嘉陵江和長江的“清風”號船票,沐浴著有些寒冷的長江夜風瀏覽了重慶的長江夜景,其中聚集在江邊峭崖上的洪崖洞民居在燈光的裝飾下顯得很有些古風味。
2013.1.1,早早起來,打車去歌樂山,瞻仰了重慶烈士紀念碑和紅巖紀念館,紀念廣場修得很闊大、很莊嚴肅穆。我們繞烈士陵墓默祭一周,然后去白公館、渣滓洞。我在小學四年級時就讀過《紅巖》小說,內心深處刻下了無以磨滅的印痕,但是到真實的情境一看,還是受到深深震撼,我欽佩那些為信仰而不惜坐穿牢底、犧牲自己生命的共產黨人,欣慰的是,倘若先烈地下有知,也應該感到欣慰,他們?yōu)橹畩^斗流血犧牲的新中國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現在已逐步邁向繁榮富強,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們可以含笑九泉了,倒是我們活著的人,在他們的墓碑前,應該灑下熱淚,應該好好反思,想想該怎么活著?,F在的人總是滿腹牢騷和抱怨——工作不好找、薪水低、房價高、維持小康生活水平壓力山大等,可是,凡是50歲以上的人,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知道,我們國家走到這一天實在是不易,現在的生活水準比過去——即使是十年前的過去,那也是天上地下的差別,我們的國家在進步、在發(fā)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就說旅游吧,二十年前,我們有好的體力和精力,但是經濟能力不許可,什么假期都得宅在家里,現在,可以自駕游,可以隨意選擇目的地自由行,可以走遍中國,還可以走遍世界。我們今年暑假已經辦理了護照,不定什么時候,也可以出國瀟灑走一回。人啊,應該知足、應該懂得感恩。
下午到磁器口,因為元旦放假,磁器口人聲鼎沸,摩肩接踵,游人如潮,城管站在路口維護秩序,控制人流單向通行。雖然擁擠,失掉了品評古鎮(zhèn)的頗多趣味,但是磁器口的青石板路和兩側充滿老重慶味道的建筑還是深深吸引了我,我和妻子隨著人流慢慢挪步,艱難的一個巷子一個巷子的走,有時候還旁逸斜出,沿著青石板路下去、再上來,這些場景的鏡頭應該在電影中見到過,特有味道。也真奇怪,普普通通的巷子、普普通通的石板路和木板房,本來很擁擠很狹小,可是,一棵大榕樹、一張樸素的小木桌,一盞紫砂茶壺擺上,再加上兩只木凳,就有了獨特的風味,令人有遠方歸來的感覺,令人流連??上覀儧]有時間坐在那里細細品味,只能盡目光所及,拍照留念。路邊一尊老重慶的修鞋匠人的銅塑吸引了我,我坐在他跟前的銅馬扎上,讓妻子給我拍了兩張照。品嘗了幾樣重慶小吃,買了一袋磁器口的陳麻花,還是挺好吃的。
次日,一早趕去人民廣場,參觀三峽博物館,博物館修得亮麗堂皇,介紹三峽的環(huán)幕電影更是一大亮點,有關三峽的展館布置的很好看,耗去了很多時間。對面的酷似北京天壇的重慶人民會堂要收門票,我們就在外面的廣場上徜徉到盡興,而后滿足妻子的心愿,去解放碑商業(yè)區(qū)逛了一個下午。
晚上,飄起了小雨,我們又到沙坪壩的三峽廣場兜轉了一圈。
第二天,又到沙坪壩三峽廣場轉了一圈,中午退了房,乘地鐵到重慶北站,下午6時到成都東站,兒子接著我們,一家人吃了飯,把我們送回學校。
我生命里程中的2013年,是在重慶開始的。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pppfeuiej.cn/subject/343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