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不只是在上映之初反響熱烈,斬獲多項大獎,更是歷經(jīng)市場這么多年考驗,有著源源不斷的觀眾加入好評大軍之中,可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經(jīng)典之作。
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
以職場角度來看,雍正王朝電視劇可以說是一部經(jīng)典的職場教科書,蘊含了諸多的職場套路,諸如張廷玉、圖里琛、李衛(wèi)等人物身上,都可以深挖出職場道理。以權(quán)謀之術(shù)來說,這部電視劇將清代的宮廷政治斗爭刻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使人觀看之下,不只是體會到古代政治斗爭的殘酷,更是可以領(lǐng)悟很多人生道理。
而除此以外,雍正王朝電視劇其實還隱藏著一條暗線劇情,那便是表面來看,這部電視劇雖然只是大體符合歷史走向,具體劇情則是參考糅合了其他時期歷史事件和野史,雖然不是真實歷史再現(xiàn),但頗有深度,蘊含了各種道理;但是再細看,某種程度上來說,雍正王朝電視劇其實對于康熙、雍正時期的各種謎團,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解釋,并且以劇情完美表現(xiàn)出來了;諸如歷史上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看法是雍正沒有篡位,它提供的視角很獨特,并且劇情很合理,雖然我們不能以這個劇情當歷史,但是它提供的視角是真的好。

那么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貧道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
首先來說說現(xiàn)實歷史的爭議謎團。
這里強調(diào)一點,雍正是否篡位爭議的謎團,并非宋安之一家之言,也并非是所謂看電視劇學習歷史下的認識,而是史學界一直以來沒有蓋棺定論的一個歷史謎團,這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相關(guān)資料。
歷史上關(guān)于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簡單來說有兩點:
一是很多人通過電視劇劇情,認為康熙帝遺詔被篡改是無稽之談,“十”不可能改為“于”,畢竟古代的繁體字中寫法并非是現(xiàn)在這般,更何況遺詔分為漢、滿、蒙三種文字,所以武斷的以此認為拿康熙遺詔作為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是不對的。
誠然康熙遺詔被篡改的確是無稽之談,但關(guān)鍵在于歷史上康熙遺詔是康熙帝死后三天才寫出來頒布天下的,并非是康熙帝真跡,并不能以此證明雍正帝沒有篡位,所以雍正帝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到現(xiàn)在都沒有蓋棺定論。

二是康熙帝晚年不只是重用了老四胤禛一個皇子,對于老十四胤禵更是重用,封其為大將軍王,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統(tǒng)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
當然還有其他疑點很多的地方,但簡單來說,關(guān)鍵的兩個原因就是以上兩點,所以綜合之下,有著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
不過也不能以此就認為雍正就一定是篡位,畢竟康熙帝晚年的行為的確捉摸不透,有時候的確讓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諸如他明明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可以說相當重用,但是卻沒有升他為王爵,他只是貝子爵位,連個貝勒都不是,這樣來看,讓人都搞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重用老十四,所以在沒有新的歷史發(fā)現(xiàn)下,目前來說,雍正的確有著是否篡位的爭議,不能蓋棺定論他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
關(guān)于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jié),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么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

因為至遲在選擇大將軍王人選的時候,康熙已經(jīng)確定老四為皇位繼承人,但有鑒于廢太子胤礽的歷史,康熙帝害怕明確立老四為太子,老四會成為眾位皇子圍攻的目標,到時候別又因此將老四搞得舉步艱難,然后自亂陣腳之下自毀長城,所以為了保護老四,康熙可謂是處心積慮。
像為什么立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呢,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他是八爺黨成員,他成為大將軍王,不存在八爺黨在背后捅刀子的情況。
深層次來說,康熙這是在分化八爺黨,因為他先是釋放一個錯誤信號,讓人以為他立誰當大將軍王就等于立誰當太子,然后并沒有以八爺黨的首腦老八為大將軍王,反而以老十四為大將軍王,事實證明這招很不錯,老八雖然一開始表面上很支持老十四,讓老十四去爭皇位,但背地里就不平衡了,等到老十四成為大將軍王以后,馬上安排鄂倫岱和雅布齊兩位將軍架空和監(jiān)視老十四,兩個人因此反目成仇,后來老八更是以死鷹事件誣陷老十四,不是老四出人意料登基,他們有著共同敵人的話,怕是早斗個你死我活了。
可以說康熙帝不只是分化了八爺黨,更是為有著奪嫡野心的皇子樹立了一個靶子,那便是老十四,等于老十四無形中替真正皇位繼承人老四承擔了火力。

而且康熙此舉更是使老四暫時少了一個對手,康熙駕崩當晚,老十四遠在西北,等于老四少了一個大敵,只需要專心對付老八既可;畢竟老十四可不是省油的燈,熱河狩獵之際,都敢冒著殺頭風險偽造太子親筆信,來誣陷太子,康熙更是評價他膽子大而心胸狹窄,如果他在康熙駕崩當晚在京城的話,老四的艱難處境肯定會是雪上加霜。
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康熙讓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并非是真的重用他,只不過是為了給老四鋪路罷了,又怎么可能升他為真正的王呢?
而這個劇情,對應歷史上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給他王爵來看,以結(jié)局來說是符合歷史的;至于其中的具體原因,歷史上也沒有詳細資料披露是這般,但是雍正王朝為觀眾提供的這個視角,不得不說很是獨特,并且合理。
可能還有人認為,參考歷史來看,雍正王朝電視劇沒有這么獨特的視角吧,是不是分析的過度了?
那么貧道再來說說具體的,可能有人認為既然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觀點是康熙選擇老四為繼承人,為什么老四繼位還險象環(huán)生?

原因有兩點,一是明確立老四為太子,樹大招風,會引起眾皇子圍攻。二是康熙晚年其實可以說在秘密立儲了,只不過沒有像雍正那樣制度化,重點在于保護繼承人老四。
至于為什么不掃清老八等反對勢力呢?
關(guān)鍵有兩點,一是康熙是虎毒不食子,對兒子太仁慈,不忍心下手。二是老八一黨勢力太大,害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只能徐徐圖之,這點其實電視劇就不合理了,因為歷史上老八壓根沒這么大勢力。
至于康熙是怎么徐徐圖之呢,有前文中交代的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一事上的深意,還有后面諸如死鷹事件,康熙為什么沒有發(fā)作呢,就是害怕老八制造亂局來亂中取勝,所以隱忍了,但之后是密召隆科多,給張廷玉留下詔書,不讓隆科多倒向老八一黨,意思已經(jīng)很明顯,就是強制性讓隆科多支持老四;還有以老四門人年羹堯為陜甘總督,以制衡老十四的十萬大軍;在駕崩當晚,更是派老四派系的張五哥去接老四,盡全力保護老四,還將金牌令箭這種大殺器給了張五哥,使老四可以快速拿到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來奪兵權(quán)。
所以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暗線劇情還是很不錯的,以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康熙、雍正時期的爭議謎團,尤其是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參考現(xiàn)實歷史入手,角度獨特,劇情合理,還是很精彩的,雖然不能當真實歷史來看,但給觀眾提供的這個視角的確很不錯。

最后再說說康熙之所以不升老十四為王爵,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清朝的王爵不是那么好得的。
因為不同于明朝,清朝的皇子并非生來就是板上釘釘?shù)挠H王,王爵不是隨隨便便封的,很多皇子終其一生,也就是個貝勒爵位罷了,親王還是很難得的,所以不升老十四為親王也正常。
像劇中熱河狩獵之際,康熙在八大山莊一口氣封了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共四位皇子為親王,其實在歷史上壓根不可能發(fā)生。
當然,雖然這個大封親王劇情不符合歷史,但內(nèi)在的權(quán)謀之術(shù)很精彩,康熙之所以那樣做,因為當時太子被老十四和老八誣陷,出現(xiàn)了假兵變逼宮的情況,局勢可謂是晦暗不明,康熙當時又不在大本營北京,而是在熱河,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穩(wěn)定局面,并且讓皇子們分管兵權(quán),互相牽制,還在后續(xù)畫大餅,說道太子位置空了,大家要好好表現(xiàn),好好努力等等,使幕后黑手老十四和老八不至于狗急了跳墻,通過這一系列手段,對于穩(wěn)定局面起到關(guān)鍵作用,可以說這其中的權(quán)謀之術(shù)運用的還是很精彩的。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zhuǎn)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guān)注天天,關(guān)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