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店怎樣營銷策劃創(chuàng)意活動方案,讓客源不斷《摘自索寂魁國際營銷研究院》
分享之前,先來介紹一下這位老總的背景:這位老總姓李,是做火鍋的,之前,李總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學過一些活動策劃,也知道通過低成本、高誘惑的免費贈品吸引客流,然后成交會員,結果把人吸引到店后,占便宜的不行,充卡的沒有幾個。
并且更加可悲的是,活動過后,整個店更加疲軟,養(yǎng)肥了消費者,再收錢幾乎是難上加難。雖然活動期間,業(yè)績會有所起色,用利潤換銷量,但整個店走下坡的趨勢,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
直接導致的情況是:活動過后3個月,業(yè)績一直虧損,而且連續(xù)3個月一直下滑,老板為了減少開支,裁掉了幾名員工,沒想到的是,引起了羊群效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80%的員工陸續(xù)提出辭職,甚至還有的員工連工資都不要,不打招呼,一聲不吭地走了,該店根本已無法正常運營,問員工,員工都是緘口不言。
員工的想法和問題是個性化的,就如我們很多老板想要的營銷策劃服務,這并不能批量復制。不可能開個會,大家的問題都收入囊中了。
所以,現(xiàn)在必須個性化解決問題,一個一個單獨調研、摸心、排難,經(jīng)過一番調研,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老板是個好老板,但是老板的“餅”已經(jīng)畫不圓了,員工的身體還在店里,但心已經(jīng)不在了。再加上人的從眾心理,部分員工一走,就更加引起剩余員工的恐慌心理。好死不如賴活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是目前幾乎所有員工的共性問題,同時,還有個性化問題,都一一記錄在“案”。

下面分享具體操作方案:
第一步:開閘放水,讓員工暢所欲言,重拾信心
1、既然是員工暢所欲言,必然先讓員工放下戒備心理。在標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首先先肯定員工這一段時間所付出的艱辛和為公司所作出的努力,并一一點評到每位員工,雨露均沾,而不是一大套空話套話。
然后暢所欲言所有在工作中遇到的:干得不開心的、覺得工資待遇低了的、工作流程不順的、有能力發(fā)揮不出來的、同事之間互相推諉工作的,有理說理,有冤伸冤、合情合理的當場拍板、不合情理的當場駁回、有待商榷的記錄在案等候回復。
2、向員工闡明企業(yè)的現(xiàn)狀與困境,以及走出困境的信念和決心?!鞍b”自己,弱化現(xiàn)有的困難,幫員工重拾信心,并做此承諾,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和李總一起幫大家度過難關,不僅僅是在這場風浪中活下來,更是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爭做行業(yè)老大。并在2年計劃中預開分店,所有創(chuàng)始員工均要入股,收入在現(xiàn)有基礎最起碼翻上兩翻。

第二步:從員工角度出發(fā),讓員工覺得留下來努力工作很重要
1、企業(yè)在正常運營的情況下,每個員工都是體制內(nèi)的一顆螺絲釘,,很多人在一個崗位上,一呆就是十幾年,幾十年,但越來越不接地氣。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從公司離開后,從體制內(nèi)離開后,到了社會啥也不會。順便提醒大家一句: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只能從創(chuàng)業(yè)當中來,打工不可能得到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當然,除非你們想打一輩子工,這無可厚非。所以,公司面臨困境,我希望帶領大家一起來創(chuàng)業(yè),帶大家走一遍創(chuàng)業(yè)的流程。
2、順境中的經(jīng)驗都是雞湯,逆境中的掙扎才是財富。不管任何員工,在公司發(fā)展初期面臨困境,能夠站出來,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主動參與公司建設的全過程,身先士卒、勇于擔當,這份精神即便沒有成功,在未來,不管你在任何一個公司都將成為棟梁之才。
3、在我們從0到1的整個翻身仗中,在這個階段里,你們所經(jīng)歷的、所思考的、所執(zhí)行的綜合實戰(zhàn)能力,這種機會是很少有的,用小時候爸媽的話講,這種能力是誰也偷不走、誰也搶不走的,這都會是我們馳騁戰(zhàn)場、揮汗如雨的人生戰(zhàn)場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
4、李總目前面臨的困境,如果大家能擰成一鼓繩,一起努力,一起竭盡所能,翻身為王,這都將成為你們在這個行業(yè),乃至一生都可以引以為傲的成就感,是任何一種物質財富都代替不了的精神財富。能夠陪企業(yè)一起風雨同舟,短時間內(nèi)你們可能不會賺很多錢,但你們一定會更值錢,而且,到時候的回報都會彌補你現(xiàn)在所有的付出。我們只管努力,時間會嘉獎我們。
退一步說,即便李總倒閉了。李總的轉讓費,還有那些破凳子、破桌子變賣后的錢,一定是先付你們的,人心都是肉長的,這是喪氣話,但我希望的是——大家能夠放下后顧之憂。男人,怎么能怕輸?
5、我明白每位員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非常之大。不可能靠一輩子打工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們也一定會慢慢走上人生巔峰、從打工者到老板的角色不斷互換,最終都會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yè)。在場的很多人,我堅信最后的成績肯定會超過我和李總,但是風水輪流轉,今天你們怎么對待李總,有沒有想過,今后你們的員工是不是也會同樣對待你們?大家可以將心比心。

第三步:換位思考,有誰真正站在李總角度替李總考慮一丁點?
1、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28定律,但我相信大家肯定聽過一句話:這世上80%的財富聚焦在20%的人手里面。但這是句人人都懂的廢話。我對28定律有一層新的認識,什么呢?關于掙錢,你到底是想掙一個人的80%,還是10個人的20%?
1個人的80%,也就是80%。10個人的20%,就是200%。孰優(yōu)孰略,高下立判。
為什么要給大家分享這個定律?用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話來講,就是“假如你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6分就可以了?!睙o論是28定律,還是首富的話,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道理——利己先利人。一個真正懂得為別人考慮的創(chuàng)業(yè)者,才能真正收獲財富。
一個成熟的老板,必須要站在員工的角度,以員工的利益為首要目標。
一個成熟的員工,必須要站在老板的角度,為老板排憂解難,實現(xiàn)更加理想的自我,讓自己更加值錢。
各位,你們有站在李總的角度替李總考慮過嗎?李總也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一個人的舞臺是撐不起場面的,再大的導演,都需要一線明星來撐起整個場面,李總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靠自己的勇氣智慧和勤勞努力來帶大家一起致富,為消費者提供可口方便的美食和服務,為大家提供一個維持生活和自我成長的平臺,在沒賺錢的時候,還考慮著大家,是不是干得不開心,錢拿得少了。在賺錢的時候,還想著送大家去培訓,有難一人當,有福一起享,難道這樣的老板不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嗎?
再說的難聽點,一個大導演不一定拍出票房30億的電影,但一個自帶流量的明星,絕對能夠賺到自己擁有的份子錢,要不然angelababy憑啥一部戲拿8000萬呢?我希望大家不一定要為李總分擔點什么,但一定要成為商場中的“angelababy”!
2、等你們成長以后,自己翻身做老板,你們就會明白,老板是個能夠叫得響亮的名號,但背后的滄桑和傷口卻只能一個人獨自舔舐,各位,你們中有誰理解過老板的壓力和焦慮?有誰分擔過老板的抑郁和痛苦?所有的壓力和風險都是他一個人在扛,你們哪怕是站在私人角度,有想過一起分擔一點嗎?

第四步:是拿起武器去戰(zhàn)斗,還是丟盔棄甲做逃兵,你們自己選
1、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拋開李總之前對大家的照顧和關愛,現(xiàn)在企業(yè)就遇到這么點問題,你們個個撒腿要跑,這叫什么?不忠。
李總打電話給我,哽咽地問我:“是不是他哪里做的不對,讓員工的心都涼透了。”這句發(fā)自肺腑的真心話,意味著你們在李總心里是什么位置?你們這個時候個個撒腿要跑,這叫什么?不義。
企業(yè)在順境的時候,李總還想方設法地給大家發(fā)獎金,把你們送出去培訓,把平臺做大,讓大家一起入股,你們這個時候個個撒腿要跑,這叫什么?不仁。
2、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我們大家也不可能在這邊呆一輩子,今后大家都會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但此時此刻,如果我是你們,我不會走,即便要走,也絕對不是現(xiàn)在走。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屬于自己的工作扶上正軌再走,這樣才能走得瀟灑,走得光明磊落。而不是遇到問題就退縮,兩手一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覺得這不是人才應該做的,更不是一個男人該有的擔當。
3、愿意留下來的,一會散會后仔細思考,內(nèi)心真正把自己當成這里的主人翁——如果你是這家店的老板,你目前發(fā)現(xiàn)的讓你無法忍受的問題有哪些?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做哪些改進措施?你們都是奮斗在一線的特種兵,對企業(yè)的潛在問題觀察得最用心、最仔細,沒有人比你們更了解企業(yè)當中存在的情況。明晚老地方、老時間我們就在這里開動腦大會,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頭腦風暴。
4、既然李總請我過來,就是要把大家給培養(yǎng)出來,培養(yǎng)你們的洞察力和領導力,只有你們強,企業(yè)才能強。就如一輛汽車,李總最多是方向盤,掌控企業(yè)未來的戰(zhàn)略和走向,但你們才是發(fā)動機,才是推動企業(yè)向前發(fā)展的源動力。只有大家同心協(xié)力,同仇敵愾,我們才能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5、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如果選擇一定要走的,明天可以不用來上班,工資晚上來結。李總如果不付給你們,我付給你們,有我在,天塌不下來。
人心也是肉長的,將心比心,第二天除了一名員工堅決要走,一名要回老家準備結婚,還有一名病了請假的,其他的悉數(shù)到場。
這也是我上次分享中提到的“要我干”和“我要干”的區(qū)別。一個人“我要干”是可怕的,而一群人“我說干”爆發(fā)的威力則是無窮的。

上述的好像講了很多廢話,其實不然。我們很多時候認為的知識,我們都輕易忽略了,這些才是真正能“打動”人內(nèi)心的一些東西。同時可以給愛思考的同學留2個思考題:
1、人才到底是怎么來的?有人說是花錢請來的,有人說是挖過來的,有人是吸來的。我想說,人才是騙來的!為什么?這個思考題留給大家?!@一段作為思考題,
2、我看過無數(shù)的營銷“案例”,但好像從來都只有關于客戶的“引流”一說,沒有團隊建設的一些分享。我很好奇,對于一家店、一個公司來說,老板急得想跳樓,員工悠哉地像神仙,能真正把一家店扶上正軌么?這個思考題留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