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為誰而紅?再度要求取消捕鯨禁令并不是最可恥的,隱瞞與默許才是

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中最高明的偽裝
01
日本這些年其實一直在致力于推翻已經(jīng)實施長達 32 年的國際捕鯨禁令。
2018年9月10日,在巴西舉行的國際捕鯨委員會 (IWC) 會議上,日本方面向委員會遞交了一份名為“前行的道路” (Way Forward) 的提案,他們認為目前全球鯨魚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到了能夠承載商業(yè)捕鯨的程度,因此要求開放商業(yè)捕鯨。
“科學清楚表明,已經(jīng)有部分鯨魚的種類,其數(shù)量已經(jīng)足夠達到能夠被可持續(xù)地捕撈的程度?!痹谶@份提案中,日本提議建立一個委員會,使其能夠致力于包括商業(yè)捕鯨和原住民捕鯨在內的可持續(xù)捕鯨發(fā)展。

最早對捕鯨活動進行管制的國家之間的協(xié)議是由美國、英國、丹麥,冰島和挪威等26國在1931年簽訂的《日內瓦捕鯨管制條約》,后期由于英國遲遲不簽訂條約,致使公約于1935年才正式生效。
但公約的效果實施起來并不理想,因為幾個捕鯨大國如德國、日本都沒有參加,因此此公約在全球捕鯨活動上并沒有產生有力的影響。
之后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國際捕鯨活動的管制,主要捕鯨國于1937年在倫敦簽署了《捕鯨管理國際協(xié)定》。但是由于二戰(zhàn)的開始以及二戰(zhàn)后國際格局發(fā)生改變,所以必須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制度對捕鯨活動進行監(jiān)督。
1946年秋,美國等15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國際捕鯨管制條約》(ICRW)并于1948年生效。同時在此公約的基礎上,1948年成立了負責保護鯨類以及管理捕鯨行業(y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從生效初期到20世紀初,從對鯨類保護的角度看,其實該公約并沒有發(fā)揮出有效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公約的簽署國主要都是捕鯨國,國家簽署這一公約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從捕鯨業(yè)中獲取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利益。
所以,這一時期的捕鯨委員會也被稱為“捕鯨者俱樂部”。
這個公約雖然對可捕鯨類的總數(shù)和種類進行了規(guī)定,但并沒有對各個國家捕鯨的數(shù)量加以限制,從而引發(fā)捕鯨國之間的競爭,捕鯨國競相投資更大的捕鯨船以在限額總量達到之前捕獲更多的鯨。
于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由于人類的捕鯨活動過于泛濫,最后導致了海洋中的鯨魚類群瀕臨滅絕。
在1982年,根據(jù)塞舌爾、美國、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提案,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暫停商業(yè)捕鯨”的提案(即“商業(yè)捕鯨禁令”),并且于1986年正式生效。
這一禁令決定,從 1986 年(沿岸捕鯨)和 1985-1986 年捕鯨季節(jié)(遠洋捕鯨)開始,任何以商業(yè)為目的的捕鯨全面禁止;同時限定其捕鯨國捕撈限額。1990 年國際捕鯨委員會決定禁令繼續(xù)有效,后經(jīng) 2000 年的再次評估,禁令至今有效。
而根據(jù)此次日本方面提交的提案內容,他們此次計劃先對 IWC 的議事規(guī)則進行修改。目前,IWC 每年通過的捕鯨配額需要由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日本的方案提出只需要簡單投票“服從多數(shù)”原則(后面會展開論述)即可通過相關配額方案。
一旦議事規(guī)則被修改,日本想要徹底取消商業(yè)捕鯨禁令就會容易得多。

巴西當?shù)貢r間9月14日下午,國際捕鯨委員會就日本方面提出的“恢復商業(yè)捕鯨活動,理由是種群數(shù)量已經(jīng)恢復”的提案進行討論,最后否決了該提案,因為事實上并無科學依據(jù)來支持日本的觀點。
對此結果,日本農林水產副大臣谷合正明在大會上稱“將不得不詳查所有選項”,暗示也有可能退出,對IWC發(fā)出了警告。
谷合在大會閉幕后舉行記者會批評說,“深感IWC沒有發(fā)揮作用”。
其實,這次大會并不是日本方面第一次用“退群”相要挾。在2007年的大會上曾因重啟商業(yè)捕鯨未被批準而表示有可能退出IWC。當時,以美國為中心的國家有所妥協(xié),挽留住了日本。
而最近的一次就在2014年,日本同樣以此理由相要挾未果。
如此看來,這道禁令真的扼住了日本捕鯨活動的進行,不然日本方面為什么會如此用心過甚。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986年,當“商業(yè)捕鯨禁令”生效之后,日本曾提出多次反對意見,但基于經(jīng)濟上的考慮及迫于美國的壓力,日本于 1988 年撤銷其反對意見,不再進行“商業(yè)捕鯨”,但其捕鯨活動并未停止,隨后又以“科學考察”為名,其捕鯨船隊航行至各大洋,進行大規(guī)模的“科研捕鯨”。
日本“科研捕鯨”的數(shù)額由 1987-1988 年捕鯨季的 273 頭增加至 2006-2007 年捕鯨季的 1000 多頭,甚至還包括國際社會早已禁捕的座頭鯨。

而這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太地町海豚獵捕活動,但是這一活動卻鮮為人知。
02
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位于日本南部,是一個以海豚灣聞名的小漁村;而這個地方,又因路易.西霍尤斯(Louie Psihoyos)指導拍攝的紀錄片《The COVE》聞名于世(臭名昭著)。
這部紀錄片以真實偷拍的手法,記錄了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海豚灣)漁民捕殺海豚的場景。

說到紀錄片,很多人都看過,并且也非常熟悉其拍攝手法,無非就是通過人工遠距離跟蹤拍攝+近距離鏡頭拍攝完成。但是這部紀錄片為什么要使用偷拍的方式?
這是因為這項捕鯨活動本身就是不允許被拍攝的,如果有相關拍攝人員靠近“海豚灣”,就會遭到恐嚇、驅離、甚至被當?shù)鼐骄薪?、扣押?/strong>
而通過路易.西霍尤斯團隊的努力,使用水下監(jiān)聽、紅外視頻跟蹤拍攝與放置于巖石中的攝影機等手段,真實的揭露了在海豚灣發(fā)生的針對海豚的殘忍屠殺。
海豚,屬于小到中等尺寸的鯨類,通常生活在淺水或至少停留在海面附近。同時,海豚也是聽覺動物,聽覺是它們主要的感官,人類使用的聲吶系統(tǒng),與它們相比,真的可謂小巫見大巫。
但是也正因為這樣的特性,成為了漁民獵捕它們的有效方法。
每年秋天,成千上萬條海豚聚集在太地町附近的海域覓食。當?shù)氐臐O民一旦發(fā)現(xiàn)有海豚的蹤跡,他們會駕駛小船去圍捕獵殺。他們會首先把一些長桿伸進海面以下,然后敲打長桿尾部產生巨大聲響,形成一道聲墻,將海豚群“圍住”。隨著漁船通過聲音驅趕,成千上萬條海豚被驅趕至海岸,進入漁民早已設置好的包圍圈中。
等到第二天黎明,來自全球各地水族館的海豚馴養(yǎng)師和管理人員會首先到這里來挑選中意的海豚,帶回自己的水族館供游客參觀。而在挑選過程中,挑選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幼年的寬吻雌海豚。

太地町是全球海洋公園與海豚水下共舞項目的最大供應商,每條海豚的最高售價可達十五萬美元,而這其中太地町鯨類博物館作為中間商,與當?shù)貪O民和政*府瓜分利益。每個漁民平均一年就可以賺兩三百萬。
而“落選”的大多數(shù)這些幼年海豚的父母,它們被漁船驅趕至海豚灣中的一個隱秘淺水區(qū)。在那里,這些海豚將要經(jīng)歷的就是被無情的屠殺,然后它們的肉被販賣。
紀錄片有一段無聲的片段,記錄了這些海豚被如何驅趕至指定區(qū)域,然后被削尖了的桿刺傷,最后在不停流血的掙扎中死去,而那一片區(qū)域,海水被血染成了刺目的紅色。

之后,潛水員潛入海面以下,將死去的海豚拖至海面,被早已等在那里的漁民拖上漁船,離開這片區(qū)域,趕往岸上,對海豚肉進行加工,直至販賣。

這些海豚肉大多被赤裸裸的在各地的海洋館中出售,供游客食用。據(jù)估計,每條死海豚可以值600~1000元,而活的海豚卻可以值十五萬。也正是捕殺海豚這一產業(yè)有著巨大的回報,才讓這樣的大屠殺長年累月的持續(xù)下去。
就在這樣的巨大利益驅使下,無論外界的抵制聲音多么強烈,這樣的活動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生并且延續(xù)至今。同時當?shù)卣?府一方面從中牟取利益,另一方面阻止外界媒體揭露這一交易背后的黑暗與殘忍,對此活動進行掩蓋與隱瞞。
就在路易.西霍尤斯等人在尋找拍攝時機的過程中,無數(shù)次不被跟蹤和威脅,甚至當?shù)鼐晱d廳長(相當于中*國公*安*部部長)也親自進行跟蹤。


據(jù)統(tǒng)計,每年有兩萬三千條海豚被屠宰,它們的肉被拿來販賣、食用。但是這一事實,在日本,對于普通民眾并不是人人皆知。
紀錄片中有一個片段,就是路易.西霍尤斯等人在日本東京街頭做了一次采訪,來詢問普通民眾是否了解這個事實的存在。
但是采訪結果基本都是以“驚訝”與“懷疑”的態(tài)度來回應。



這個采訪現(xiàn)在看起來,其實并不符合大樣本抽樣調查的范圍,樣本數(shù)量上過于少,以至于并不能得出像紀錄片中所說的“大阪、京都和東京這些城市并不知道這一事實”的結論。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日本政*府和官方媒體在掩蓋和隱瞞這個事實,他們是有理由和動機這樣做的(參考我國針對一些敏*感事件的做法可知)。
而他們努力所掩蓋和隱瞞的事實并不僅僅是捕殺海豚和販賣海豚肉這樣簡單,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普通民眾并不知道自己吃的魚肉是海豚肉,且是含有高濃度汞的海豚肉。
這些汞的化合物通過工廠排放的廢氣和廢水進行大自然,然后首先進入一些食物鏈底端的生物體內,然后通過食物鏈,逐步上升到食物鏈頂端的海豚和鯨魚體內,而這些汞也通過富集效應,讓這些海洋生物變成一個“毒庫”。
通過科學普及,大多數(shù)的人都知道海豚體內富含汞,因此隨著一些政策的實施,市場上不再售賣相關海豚肉制品。那么,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如果人們不再食用海豚肉,那么為什么每年還會有將近兩萬三千條海豚被屠殺,它們的肉去了哪里?
其實答案還是在日本各大超市和市場上可以找到。因為上述的原因,如果明碼標示是海豚肉進行售賣,肯定不會有人來購買,這樣肉的銷量就無法保證,漁民和政府也無法牟利。
因此,政府就想出一個辦法,讓超市和市場的人員把海豚肉偽裝成來自南半球的鯨魚肉來售賣,這樣顧客自認為自己買的是健康無害的鯨魚肉,而實際卻是來自家門口太地町的海豚肉。
就這樣,那些吃海豚肉的漁民毒害了自己的身體,同時也毒害了所有買肉食用的民眾。而這一切,政*府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卻把一切掩蓋了起來。
03
其實,在拍攝這個紀錄片的間隔,?路易.西霍尤斯他們也與當?shù)氐臐O民溝通過,就問這些漁民“如果我們每年給你一筆錢,可以等同于你捕鯨的數(shù)額,你能不能放棄捕鯨?”
這些漁民想了想,說到:
這不是錢的問題,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防治害魚。
換句話說,政*府告訴他們,鯨魚和海豚吃了海里太多的魚,然后讓我們的漁業(yè)無法發(fā)展,所以就要捕殺這些有害的魚,讓漁業(yè)重新得到發(fā)展。
這番話其實很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一些故事,就說在哪哪的森林中或者草原上,有一個物種吃了太多我們的羊、或者牛,再或者雞,然后我們就要通過一切手段把這個物種給全部弄死,來保護我們的資源。
如果我們用人類的視角去審視這段話,肯定會覺得無比正確;但是如果換一個視角,用大自然的眼光再去審視這段話,那就是扯淡。
但是人類就是人類,只會傲慢的看待一切。也正因為這樣,海豚灣的噩夢并不是個例。
每年的4~5月,是加拿大一年一度的獵殺海豹活動,雖然早期在數(shù)量上進行控制,來保證可持續(xù)發(fā)展。但是越往后發(fā)展,隨著市場需求增大,獵殺海豹的數(shù)量也逐年上升。加拿大政府在1942年宣布控制每年捕殺海豹的數(shù)量為1.5萬頭(加拿大東部紐芬蘭省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內海豹約500萬頭)。進入21世紀后,世界海豹皮市場需求大增,加拿大捕殺海豹數(shù)量也大幅上升。2004至2006三年間,加拿大獵殺了近100萬頭海豹,即每出生3頭海豹就有至少1頭被殺。
2006年,加拿大獵人在加拿大圣勞倫斯海灣的冰川上獵殺了33.5萬只小海豹。2014年,被殺的海豹超過33萬。更讓人痛心的是,大部分小海豹被殺害時,只有三個月大甚至更小。

在每年的6月份左右,如果來到丹麥的法羅群島度假,遠遠望去看到的海岸線不一定是藍色的,但是肯定是紅色的。
那是因為海水已經(jīng)被鯨魚的血液染成了紅色。據(jù)了解,每年的6月份左右,丹麥法羅群島都會開展集體捕鯨活動,而這個活動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被當?shù)鼐用褚曌饕豁椫匾臍v史傳統(tǒng)。
這一活動并非商業(yè)活動,鯨肉不能用于出售,而是由各社區(qū)平均分配、食用。

日本捕殺海豚、加拿大捕殺海豹和丹麥捕殺鯨魚,這三者存在一個共同點——合法。在合法的背后,當?shù)氐恼?府無一例外的默許、支持并且鼓勵,并且使用一些看似有道理的“真理”來給漁民洗腦。
日本與加拿大的政*府,感覺像是“商量好”的一樣,用“因為海豚/海豹吃了海里太多的魚,會導致某些魚的產量下降,從而影響本國的漁業(yè)乃至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所以它們是有害的物種,必須被屠殺”等一些言論,慫恿和鼓勵當?shù)貪O民參與捕殺活動。
加拿大有關報道稱,在1995年至2001年的7年時間內,有超過2千萬政府補貼被劃撥給海豹獵捕行業(yè)。該國政府近年一直在資助海豹屠宰,將數(shù)百萬美元的納稅人金錢投入到海豹獵捕行業(yè)。
而在加拿大的稅收方面,據(jù)統(tǒng)計,2004年加拿大東海岸地區(qū)的商業(yè)海豹獵殺貢獻稅收1650萬美元,2003年為約1300萬美元,2002年為約2100萬美元。
在這三個國家里,其實最冤的是丹麥,雖然捕殺鯨魚的是丹麥的法羅群島,但是由于二戰(zhàn)后期英國占領了法羅群島,到了1948年,法羅群島要求自治并且成功,于是就形成了法羅群島雖然從屬丹麥,但是也屬于丹麥海外自治領地,因此丹麥政*府無權干涉島內的法律和行政。

日本在繼續(xù)進行捕鯨活動的同時,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力圖使國際捕鯨委員會撤銷“商業(yè)捕鯨禁令”,使其成為“合法化”的活動。
在國內層面,日本通過一系列活動建構其“捕鯨”、“吃鯨”的文化,以在國內獲得其捕鯨的合法性依據(jù),并且讓更多的民眾認可這項活動。
為了穩(wěn)固和貫徹好這一“文化”,太地町的漁民將烹制好的海豚肉免費分給普通民眾食用,同時還贈送給學校,將這些海豚肉作為中午的給孩子們吃,并且告訴這些孩子,捕鯨和吃鯨魚肉是本國的傳統(tǒng),使之深入孩子們的內心和認知中。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并不知道這些魚肉里有著高濃度的汞。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以及一些機構通過“和平外交”前往一些經(jīng)濟小國,提供經(jīng)濟援助(“要什么,給什么”的原則),將這些效果拉近IWC中,然后在一些需要投票的時候,將關鍵的票投給日本,這就是著名的“金元外*交”。
日本“收買選票”的做法最早因圣盧西亞(St. Lucia)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St. Vincent and theGrenadines)為首的東加勒比海島各國的某些行為在近年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
這兩個國家在 1981 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后的頭五年中一直支持國際捕鯨委員會關于建立保護區(qū)的計劃,反對日本在捕鯨問題上的立場。然而就在 1986 年國際捕鯨委員會瑞典會議前,兩國政府的態(tài)度產生了巨大逆轉,開始支持日本的立場。最后了解到,兩國立場轉變發(fā)生在圣盧西亞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首相訪問東京后的兩周。
1987 財政年度,每個國家從日本收到近 250 萬美元的漁業(yè)補助和價值數(shù)百萬日元的技術合作。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兩國又從日本接受了總值分別為 200 萬和 400 萬美元的漁業(yè)補助。隨后日本又成功籠絡格林納達(Grenada)來支持他的捕鯨計劃。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爭取,日本又說服了安提瓜島(Antigua)和巴布達島(Barbuda)支持他的捕鯨立場。
另外從 1998 年起,日本向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安提瓜、多米尼加、格林納達、圣基茨和尼維斯等 6 個加勒比海國家提供了超過 1 億美元的漁業(yè)援助,以換取他們在捕鯨問題上的支持;200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第 58 屆年會召開前夕,又有危地馬拉、馬紹爾群島、柬埔寨三個支持日本立場的國家加入。


更有甚者,不僅一些此前沒有捕鯨史的國家被日本拉入國際捕鯨委員會,甚至個別沒有出??诘膰揖尤灰仓С只謴蜕虡I(yè)捕鯨,例如馬里和蒙古國,這是日本利用對外援助在國際捕鯨委員會“購買選票”的標志。
就這樣,正是由于日本的“不懈努力”,國際捕鯨委員會第 58 屆年會上,支持商業(yè)捕鯨的成員國以 33:32 的一票優(yōu)勢通過了支持恢復商業(yè)捕鯨的意向性提案,這也是日本“捕鯨外*交”的一大“勝利”。
就像紀錄片中所說的那樣:
即使是瞎了眼的旁觀者都可以看出,這些人為了幾個日元就把自己給賣了。


04
在尋找這篇文章資料的時候,其實在網(wǎng)絡上還看到了一些別的聲音,比如:中*國支持了日本發(fā)展捕鯨行業(yè)。
然后就看到了這樣的一篇文章,名為《你在罵日本捕鯨,中*國卻在支持》,細看之后,總感覺有些片面,而且查無虛實。所以,也想在這篇文章中談一下這個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在網(wǎng)絡上尋找了很多資料,但是都沒有看到任何新聞或者材料(包括外文資料)表示過中*國支持日本開展捕鯨活動。
所以,這篇劍指中國支持日本捕鯨的文章些許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味道。但是,任何問題都值得深想一層。
就拿捕鯨這件事來講,我們普通人看來就是在破壞生態(tài)平衡,但是在一些資本家的家中,其背后就是巨大的利益。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過:“一切資本家都是逐利的”。所以,在這里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中*國國內的一些人沒有淌這攤渾水。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評論很有意思,拿過來分享一下:

看完這個評論之后,有句話真的很觸動人心:“活的鯨比死的更值錢”,這句話其實在《The COVE》這部紀錄片中也出現(xiàn)過。
那相比于被捕殺的海豚和鯨魚,活的那些去了哪里?
海洋館!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歐美一些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范來保證海洋哺乳動物作為“演員”的權益,其中就規(guī)定,一個容納5只海豹的水池最小面積不得小于275平方米,水深不得低于3.5米。
但是全球各地的海洋館層出不窮,這個規(guī)定并不能全部約束住這些海洋館的運營和發(fā)展,以至于很多海洋館為了利益,將海豚或者鯨魚圈養(yǎng)在極小的空間里,最后導致死亡慘劇的發(fā)生。
終于,在1985年,澳大利亞率先禁止鯨類表演;1993年,英國最后一家海豚館關門;2005年,智利和哥斯達黎加下令禁止一切鯨類圈養(yǎng)活動。

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中*國國內的海洋館正在四處開花。
根據(jù)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自然保護檢測中心(UNEP-WCMC)的數(shù)據(jù),從1975年到2012年,日本出口了668條活海豚,其中330條進入中*國大陸、27條到香港和25條到臺灣,46條到韓國,34條到美國。
由于我國國內對于海洋哺乳動物監(jiān)管和保護的措施并不成熟,因此很多海洋館以牟利為第一需求,而這些動物生活環(huán)境可想而知。
因此,中*國是否支持日本乃至其他國家捕殺海洋動物,這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確實在參與這一逐利的行業(yè)。
05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說一些自己的感想。在網(wǎng)絡上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觀點: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捕殺這些動物是否合情合理?
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在拿我們宰殺雞鴨魚肉相比,認為人類吃這些動物和吃鯨魚、海豚是同等的,并沒有過錯可言。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想法的人,與那些海豚灣的漁民有什么區(qū)別?雞鴨魚和鯨魚海豚,本身就有著維度上的區(qū)別,而區(qū)別的分界線就是——是否可被馴化和養(yǎng)殖,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生物鏈中的某一環(huán)必然會遭到破壞,最后影響整個食物鏈的平衡。
人類,很多時候真的無比自私和傲慢。就拿捕鯨的理由為例,“捕鯨是為了不要它們吃更多的魚,來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雖然鯨魚和海豚的確會捕食很多的魚類作為自身營養(yǎng)供給,但是這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人類,把自己的私利建立在鯨魚和海豚的死亡之上,最后還把臟水倒向它們。
最后希望,這篇文章與這部紀錄片能帶給更多的人一些思考和行動吧。與其在網(wǎng)絡上當鍵盤俠,還不如像路易.西霍尤斯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動來的實際一些。
“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切的終結”。路易.西霍尤斯在紀錄片結尾如是說。

PS:這篇文章其實寫的挺艱難的,因為寫的時候情緒很激動,但是必須要克制住,保證文章的客觀性,最后實在有點收不住了,就寫了一點想法吧。B站里現(xiàn)在有這個紀錄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下方鏈接直達。
最后的最后,希望你可以將這篇文章轉發(fā)給更多的人,謝謝。

參考資料:
1、紀錄片《The COVE》;
2、丹麥法羅群島集體捕鯨:海水被染紅 場面血腥.中國新聞網(wǎng).2017.6.22
3、加拿大開始大規(guī)模捕殺海豹!海豹的噩夢正在降臨!生態(tài)中文網(wǎng).2018.4.9
4、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護鯨宣言 日本欲恢復商業(yè)捕鯨遭否決.快資訊.2018.9.7
5、日本再度要求取消捕鯨禁令,捕鯨這件事總是伴隨著爭議.好奇心日報.2018,9,13
6、日本結束本年度“科研捕鯨”:98天捕獲177頭.澎湃新聞.2018.8.22
7、不讓捕鯨就退群!日本暗示或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環(huán)球網(wǎng).2018.9.15
8、ASWN at the 2018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Scientific Committee?meeting. Arabian Sea Whale Network.2018.6.8
9、Here’s what happened at the 2018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Meeting.GreenPrace.2018.9.14
10、微笑天使?你在國內海洋館看到的海豚,或許就來自海豚灣.果殼.2016.8.23
11、關于日本捕鯨,在譴責之外,你或許還應該知道這些.科技日報.2018.6.17
12、王明遠,陳予睿.公海生物資源保護與公海自由的相對化——基于“南極捕鯨案”的分析[J].中州學刊,2018(02):65-70.? ??
13、董杰.日本“科研”捕鯨:謊言下的殺戮[J].生態(tài)經(jīng)濟,2014,30(06):2-5. ? ?
14、劉佳奇.理論與現(xiàn)實:對澳大利亞訴日本南極捕鯨案的理性審視[J].國際論壇,2013,15(05):42-47+80. ? ?
15、王海濱.淺析日本捕鯨外交[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1(10):30-35. ? ?
16、周暄明.日本捕鯨“文化”的現(xiàn)象與本質——從《海豚灣》談起[J].日本學刊,2011(02):126-139. ? ?
17、孫凱,馮定雄.論日本對商業(yè)捕鯨禁令的抵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25(04):75-80. ? ?
18、時宏遠.日本:瘋狂捕鯨為哪般[J].世界知識,2008(03):60-61. ? ?
19、China supports whaling ban: Official.China Daily.2005.6.13
20、Japan’s Proposal to Resume Commercial Whaling Denied.SEA SHEPUERD.2018.9.14

文章作者:康斯坦丁FL,《讀者》簽約作者、簡書、知乎專欄主理人;
微信公眾號:失控的紙飛機,歡迎關注!
聲明:本文為作者本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所屬公眾號“失控的紙飛機”所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需轉載、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站內私信我或者微博:@FlyLevine,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