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是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志青春

本期導讀:用鏡頭記載大事小情,用聲音傳達所悟所思。百變的是音畫,不變的是我們記錄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欄目以朗讀、視頻的形式,講述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劉琦琦,中央民族大學第24屆研支團志愿者,現(xiàn)服務于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zhèn)第一小學。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在我小時候,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志愿者來這里支教。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卻有著同一個目標:讓大山里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時,我和同學們最喜歡聽支教老師講故事。他們講世界史,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他們講祖國的發(fā)展變化,高樓大廈、壯美山河似乎就在眼前;他們說,要永遠保有對世界的熱愛與好奇……一個個善意的微笑,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我心中埋下一粒小小的種子:一定要去看看大山外的世界。

????????“終于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7年的夏天,我收到中央民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初到北京、初入大學,一切都是繽紛的、斑斕的。來自天南海北的我們一起聽馬頭琴演奏、跳火把舞,吃手抓飯、過潑水節(jié)……小小的校園好似泱泱中華的縮影。
????????一年的預科學習結束后,我進入了法學院。在這里,刑法課老師教會我“以事實為根據(jù)”,民法課老師告訴我“誠實信用原則”……每一位老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在我身上留下“崇德尚法、明理篤行”的烙印。

????????與此同時,老師給予我許多親歷國家重大時刻的機會:長安街上載歌載舞,參與國慶70周年聯(lián)歡活動,我切身體會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深刻內(nèi)涵;天安門前熱淚盈眶,觀禮建黨百年大典,我更加堅定“要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的決心……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我終于明白——走出大山,是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只有到基層中去、到實踐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學的知識如何去發(fā)揮,如何去為社會作貢獻。

????????本科畢業(yè)后,我毅然報名參加研究生支教團,希望自己能像幫助、引導我的支教老師們一樣,把大千世界帶到學生們面前,把青春的奮斗故事書寫在祖國大地。


????????如今,我在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zhèn)第一小學任教,主講科學。我模仿著記憶中老師們的樣子,細心、耐心、用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教學生們說普通話,開設主持、朗誦等課后活動;我?guī)ьI學生認識力與運動、制作簡單的電路,在學生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當我聽到班上的學生爭著搶著做科學課代表,當我看到曾經(jīng)只能考70分的學生如今每一次都能拿“優(yōu)+”,內(nèi)心有說不出的驕傲與自豪!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央民族大學”
編輯:馮子芯(山東大學)、張連豪(南京郵電大學)
朗讀者:徐銘鴻(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插畫:千庫網(wǎng)
責編:王倩倩
校審:蓋奕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