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的吃喝133:誰能幫我做一頓飯?

憑著柴進的一千兩金子,蔡福蔡慶幫忙買通上下,盧俊義被免卻死罪,刺配沙門島。
帶著長枷,盧俊義落寞地跟著公差上路了。
從監(jiān)獄大門出來,一直走到北京城外,竟然沒有一個人來送行,沒有一個人給他一點盤纏。如此,對于從小生長在這里、赫赫有名的玉麒麟來說,實在是難堪絕望?。?/span>
當(dāng)然,這么窮困的犯人,讓兩個押送公差更加憤怒。
盧俊義哀求他們說,小人剛被打了四十杖,實在疼痛,能不能明天再上路?他們立刻拒絕。
一個說,趕緊閉上你的鳥嘴!我們真是倒霉,遇到你這么個窮神,一文錢都沒有,這一路還要費我們的盤纏,真是被你氣死了!
另一個說,你這沒良心的地主老財,平常一毛不拔,今天老天開眼,給你的報應(yīng)來了……
他們一邊說著,一邊將自己的包袱、雨傘都掛在了盧俊義的大枷上——自己空著兩手走路。
享樂半生的盧俊義無奈,只能忍著身體的疼痛,忍著心靈的屈辱,拖著沉重的腳步和大枷,一步步向前走。

秋風(fēng)蕭瑟,黃葉飄飛,仰望南飛的大雁,耳邊響起不知是誰吹響的笛聲,盧俊義感慨萬千,于愁苦中吟出一首七言絕句:
“誰家玉笛弄秋清,撩亂無端惱客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干吹出斷腸聲?!?/span>
盧俊義生長在大名府的富豪之家,雖然個人愛好偏重武功,但文化教育資源必然不會缺少。然而這寫詩水平,還真是不敢恭維,似乎還比不上人家軍官世家的林沖呢。對比一下林沖感懷命運時的五言律詩,是不是,從意境到氣韻,再到語言,都有差距?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
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zhuǎn)蓬。
他年若得知,威鎮(zhèn)泰山東!”
?? 108個梁山好漢,大多數(shù)都是出身底層或者武將,這些人能認(rèn)字識字就算有文化,能夠?qū)懺娮髟姷闹鴮嵅欢?,盧俊義這樣的已經(jīng)算是高手,可以排進前三——第二名是林沖(我自己排的),第一名,我們以后再說。

兩個公差聽不懂盧俊義的詩,也沒心情聽,他們在琢磨怎么趕緊將這人解決掉,好回去找李固要那一百兩蒜條金。
他們在秋風(fēng)蕭瑟中走了一天,眼看天色將晚,他們在一個村鎮(zhèn)的客店前停下了腳步。走進客店,放下包裹,倆公差一看盧俊義在那傻站著,不覺生氣:你這個沒顏色的犯人,難道要我們來服侍你?還不趕緊去燒火做飯!
盧俊義這才知道,原來還得自己生火做飯。他當(dāng)了一輩子的大爺,從來都只會吃飯,哪里會做飯?但到了這時候,他也不敢說什么,只好來到廚房。想了半天,覺得應(yīng)該先燒火,便向小二哥要來草柴來生活。
小二哥心腸不錯,看這位笨手笨腳的,便主動幫他淘米做飯,洗碗洗碟。誰料盧俊義連生火也生不好,“草柴火把又濕,又燒不著,一齊滅了;甫能盡力一吹,被灰瞇了眼睛。”
站在逼仄的廚房里,戴著沉重的大枷,忍受著煙熏火燎,從不識人間煙火的盧大員外只覺無限悲苦:
原來,行路難、寫詩難其實都不算多難,可做飯實在是難上加難,生亦何歡?

費了千辛萬苦之力,總算是將飯做好了。盧俊義先端給兩位公差吃,等他們吃罷了,才湊合一點殘湯剩飯。緊接著公差又讓盧俊義去燒洗腳水,哪想到這二位洗完腳,竟然端了一盆熱水來給盧俊義洗腳來了。
盧俊義正在惶恐間,卻被二人脫了草鞋,一下放到水中——當(dāng)時大叫一聲,水太燙了,兩只腳當(dāng)時就被燙出大泡了!
咦,這戲碼怎么這么熟悉?
對了,這二位公差不是別人,是我們的熟人——當(dāng)初從東京押送林沖到滄州的那哥倆——董超和薛霸。他們因為謀害林沖沒有成功,被高俅刺配到了北京。沒想到梁中書看這倆挺順眼,又讓他們當(dāng)了公差。
時隔數(shù)年,董超薛霸還是一如既往的愛錢貪小便宜,便是虐待方式也還是一如既往的三板斧,一責(zé)罵,二燙腳,三進林子捆起來……
這一次,他們的命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