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題目中顯性要求解讀(4)
12、 緊扣材料、依據(jù)材料、根據(jù)材料X
這個要求就是要求我們寫的答案來源于材料,不能脫離材料。要圍繞材料進行作答,不要主觀拓展和發(fā)揮。若出現(xiàn)在在最后一項論述題(大作文)中,意思是要把文章寫作的題目和這則資料相結合,去找文章的主題,大作文總分論點架構過程中,要參考給定資料,要從材料中尋找支撐,這一點是比較刻板的。
13、不拘泥于給定材料
這要求出現(xiàn)在大作文中,一般和“緊扣材料”連用,意思是:文章寫作時素材可以用材料之外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家寫大作文時都愛抄材料,所以一旦文章寫作要求中出現(xiàn)“不拘泥于給定材料”時,建議少抄材料,多寫點材料之外的東西,要盡可能跳出材料,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政策方針,把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積累展現(xiàn)出來。當然,對于有些同學說自己沒有積累,那么我們可以結合材料中的事例或者道理來寫,但一定要注意刪、擴、改寫,不能生搬硬抄,要讓材料為我所用,源于材料高于材料。這一點上,文無定法自圓其說,我們怎么寫都可以,是很鮮活自由的。另有一點要注意,大作文中事例盡量不用描寫的表達方式(人物描寫——動作、語言、心理、外貌描寫、環(huán)境描寫)
14、有可行性、建議可行、對策具有可操作性、有針對性、針對性強
這類要求往往針對于提出對策題。
“可行性”就是在實際中可以操作,“實際”,不是理想社會,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衡量其對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的影響,具體能夠做到并能產(chǎn)生積極影響。分為經(jīng)濟、政治、倫理、技術等可行性。經(jīng)濟可行性,即需要考慮投入產(chǎn)出比,比如關于解決中國式過馬路問題,如果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在每個路口安排工作人員維持交通秩序,則耗費的成本較大,收效也不夠理想,便不具有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指措施要符合國家方針政策,如對于安樂死在美國是合法的,但是中國并沒有立法,因此我們不能寫支持安樂死這樣的對策;倫理可行性,指符合公共道德和社會風俗,如針對農村部分地區(qū),天價彩禮,婚喪嫁娶中存在大吃大喝的不良之風,我們出臺法律規(guī)定禁止辦酒席,每年的廟會,由于人員較多,導致交通擁堵,安全隱患大,于是出臺規(guī)定禁止舉辦廟會,則都不符合倫理可行性;技術可行性,指具備可以實施的技術條件,如塑料袋會造成土壤板結,給出的對策為:加大技術研發(fā),提高塑料袋的降解技術,就具有技術可行性。如果地球受污染,給出對策為“人類移居新星球”就不具技術可行性。
“可操作性”就是具體可行,在題目給定的身份、背景條件下,能夠貫徹落實下去,不喊口號。例如:我們通常說到“加強學習”,其可操作性就不夠強,如何學,學什么,何時學,學習計劃和目標怎樣等問題都沒有完善表達。若改成:利用下班后時間,加強學習業(yè)務操作流程與細則,并進行實踐操作,遇到問題及時與同事溝通,向領導請教,盡快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便具有可操作性了。
“有針對性”,就是不脫離問題,比如題目A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措施,如果回答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措施,則缺乏針對性。要針對題干中所問的問題和原因,到材料中去歸納概括要點,立足材料反映的問題來解決問題,做題時一般需要先概括出問題是什么。
15、符合實際
提煉材料的內容不抽象,不概念化、不喊口號(往往涉及年份、數(shù)據(jù)、事例),符合材料所描述的事實、價值導向,不主觀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