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小技巧,巧妙激發(fā)孩子主動語言!
讓孩子能夠主動說話表達、開口發(fā)音是很多自閉癥兒童家長、語言發(fā)育遲緩家庭的期盼。但是,對于語言表達受限的孩子來說,每個人的語言能力是不一樣的,遇到的發(fā)音問題也不同。
?
有的孩子可能是遲遲不開口;
有的孩子可能會一兩個發(fā)音,但不會其他發(fā)音;
有的孩子可能喜歡發(fā)出尖叫或者喋喋不休重復發(fā)音;
……
?

怎么引導都不發(fā)音,孩子該何去何從?
孩子今年2歲5個月了,一直都沒有自主語言。一開始,我們也并不在意,再加上老一輩總說“貴人語遲”,我覺著孩子還小,也許就只是單純比其他孩子發(fā)育慢了一點而已。
?
但眼看著同齡孩子都會主動叫爸爸、媽媽了,我的孩子還只會a...a...,我的內心是越來越著急了。在我的“強勢”教學下,孩子現在終于會說“爸爸”“抱抱”等詞語了,但每次都不主動說,而且其他音一直也學不會。
?
爸爸以為是家里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于是今年過完年我們就把孩子送去了托兒所,但是效果依舊不見好,現在在托兒所兩周了,孩子一句話也不說,老師怎么引導也不發(fā)音。等孩子自主發(fā)音還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拜托老師們給我一些建議,幫助孩子盡快有更多的語音和聲音!
?
?
一般孩子2歲多可以說一些常見的詞語和一些簡單的短句,同時也是愛說話的階段。那現在孩子會有一些發(fā)音,但是主動語言比較少,根據不同的原因,給到一些建議:
?

?
01
建立穩(wěn)定的語言習慣
找到孩子日常的需要和興趣點,然后引導孩子表達后再給到滿足,比如當孩子希望我們抱他,那需要他先說了“爸爸”或者“抱”,我們再來抱他。
?
有時候因為我們太了解孩子的需求,一個眼神或者動作,孩子還沒有說話,我們就滿足了他的需求,那么這樣孩子就不懂得需要通過說話來發(fā)起溝通、表達需求。即使到了新的環(huán)境,像托兒所,孩子可能也不懂得要通過說話來向老師尋求幫助。
?
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跟我們仿說一些簡單的字詞,等孩子掌握得比較好了,我們再用口型去提示他,逐漸減少提示,等待孩子主動表達。
?

?
02
提高詞匯量和認知理解
說的基礎是認知和理解,先要懂得這個事物,然后才可以有比較好的表達。日常要對孩子看到的、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有意識的輸入,比如告訴他“搖搖車”,或者也可以結合繪本和游戲來進行語言輸入。平時還可以多給孩子發(fā)一些簡單的指令,比如拿紙巾、杯子等等,這個部分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認知理解,有助于后續(xù)的語言表達。
?

?
03
提升發(fā)音器官的運用能力
如果家長在教孩子一些發(fā)音教不會的話,有一部分可能是口部肌肉能力不足限制了孩子的發(fā)音。
?
比如孩子的下顎骨不夠靈活,在進行發(fā)音時不能很好的調控,那他發(fā)音就會有困難,有時候需要他說2個字,會控制不住的說成3個字或4個字,如爸爸說出爸爸爸。針對這塊訓練,家長需要加強咀嚼方面的練習,比如吃一些蘋果條、嫩的青菜葉。
?
如果有的孩子是對氣息的控制不足,比如:不懂得吹泡泡、吹汽笛等,那可以先從吹小球、吹風車這類氣息游戲進行引導,加強對氣息的控制。
?
如果孩子自主控制發(fā)音器官不夠靈活,在嘗試發(fā)音有困難或者受挫后,很可能會表現得不愿意說話了,說得少,發(fā)音器官鍛煉少,就會更加不想說了,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

?
04
建立較好的行為規(guī)范
有的孩子處于對物關注較多的階段,對人的關注、回應較弱,主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人的聲音(語言、指令等)關注少,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
?
那這就需要家長通過一些玩具、游戲增加和孩子的互動,讓他感覺和你玩是有趣的,偶爾給予孩子一些小獎勵,這樣孩子對我們眼神會更關注、耳朵也會聽,會模仿我們的動作和口型,有助于語言的理解和表達。
?
很多家長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專門教孩子發(fā)音,卻不知道原來每個孩子的發(fā)音能力水平不同,遇到的發(fā)音問題也不同,如果沒有尋求專業(yè)的言語治療師進行測評,不能給到孩子提供針對性的發(fā)音引導技巧,那么孩子的發(fā)音能力會受到限制,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與學習。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