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始,注定不一般!

(一)
這個開始,注定不一般。
又是9月1日,但今年的9月1日,坦率地說,與往年大不一樣了。
不僅僅是因為疫情——中國雖有零星病例,但總體對開學沒大影響;更大的變數(shù),大家都知道的,“雙減”。
這將是影響所有中國孩子的大事,對孩子有影響,就對中國有影響,對未來有影響。
“雙減”怎么減少?我看到,各地已經(jīng)出臺了很多政策,很具體。
比如,北京。
1,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試,嚴禁劃分重點班、實驗班。
2,課后服務分兩個階段進行,初中校工作日可開設晚自習。
3,大比例促進干部教育輪崗交流。(這一條,很有震撼效應)
還有,上海。
1,小學書面作業(yè)不出校門,初中疑難作業(yè)不帶回家。
2,全市各學校通過校園網(wǎng),進行作業(yè)完成情況日報公示。
3,明確線下培訓機構(gòu)培訓,結(jié)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培訓,結(jié)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
還有,廣州。
1,鼓勵每周一天“無作業(yè)日”,節(jié)假日也要控制作業(yè)量。
2,小學一年級每學年統(tǒng)一考試,不得超過2次;二年級不得超過兩次;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兩次。成績呈現(xiàn)實行等級評價,嚴禁公布成績和排名。
一些措施,我知道也頗有爭議,但更多的是理解,甚至會心一笑。比如,我們成年人的世界,為了減少擁堵,會提倡(或強制)每周一天“無車日”;到了廣州,孩子們照此辦理,每周一天“無作業(yè)日”。
也算是從娃娃抓起吧。
政策正在調(diào)整,因為看到了存在的問題。所以,要雙減,要下狠決心,將快樂的童年還給孩子。
根據(jù)教育部8月30日的發(fā)布會的最新政策,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
看來,廣州的政策還得改。
政策用力,孩子們得益,但當孩子們有了更多時間后,做什么?
正如有朋友感慨的,不能把糖果從孩子手中奪走后,什么都不給,否則,不能得到滿足的青少年,一定會想辦法在其他地方找補。
尤其是家長們沒有精力能力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排除,最后出現(xiàn)讓人不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比如一些孩子缺乏自控,沉迷于游戲,甚至游手好閑,等等。
我們要堵,也要疏。給孩子更少的選項,但應該是更好的選項。

(二)
什么才是更好的選項?
1000個人眼里有1000個哈姆雷特,10000個父母眼里有10000種選項。
有朋友給我轉(zhuǎn)來“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我覺得,就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始。
因為上講堂的,不是濫竽充數(shù)的混社會的大師,而是真正的大師,比如第一期,有10個科學家,包括:
已經(jīng)是副國級(政協(xié)副主席)的中科院院士王志珍;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
被《自然》期刊稱為“量子鬼才”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等。
雖然是大師,但大師用最深入淺出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科學的故事。
比如,王志珍講解蛋白質(zhì)科學中的奧秘,歐陽自遠展望火星被否被改造成為第二個地球的可能性,陸朝陽講述量子計算背后的趣味原理。
還有國際的大師,據(jù)介紹。這期大師課,還收錄了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生前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的8分鐘演講《我們?yōu)槭裁匆剿饔钪妗贰?/p>
我們?yōu)槭裁匆剿饔钪?,大師來告訴你。
按照宋慶齡基金會和騰訊的規(guī)劃,就從這個學年開始,“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將邀請1000位時代楷模、榜樣英雄和科技、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等領域名人名家,專門為青少年定制優(yōu)質(zhì)內(nèi)容。
目的?
不是賺錢,全是公益。也不是簡單的課程,就是幫助孩子們開拓視野。
環(huán)顧中外歷史,有多少名人,因為少年時期受到名人大師的啟發(fā)和激勵,找到了理想之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最終成為更多少年的榜樣。
兩百多年前,當經(jīng)典電動力學創(chuàng)始人麥克斯韋在劍橋講課時,面對僅有的兩名聽眾,他不會想到,其中一位名叫約翰·弗萊明的學生,未來會發(fā)明人類第一只電子管,讓全世界跨入到電子時代。
?
二十多年前,當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回母校演講時,他不會想到其中一位名叫陸朝陽的同學,未來會追隨他的腳步研制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用一分鐘就完成超級計算機一億年才能完成的任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師就是最好的榜樣。
這也是宋慶齡基金會和騰訊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后,雙方推出的一個公益項目。從9月1日起,在微信、QQ、騰訊視頻、騰訊微視、QQ音樂等騰訊旗下產(chǎn)品的“青少年模式”下,家長和孩子都可以看到這些內(nèi)容。
考慮到孩子們的時間,每一堂課10分鐘,而且,為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觀看體驗,一些課還會輔以AR動效和動畫。
事實上,騰訊在這方面也一直有積累,WE大會做了9年,青少年科學小會做了3年,累計邀請包括霍金在內(nèi)的近100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進行分享,為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了不少獨特而優(yōu)質(zhì)的內(nèi)容。
什么是科技向善?
我覺得,這就是科技向善。
孩子們有需求,政策有指向,機構(gòu)自然也有行動。
就在這個9月1日,宋慶齡基金會還聯(lián)合新華網(wǎng),邀請一系列名人,為孩子們送上新學年的寄語。
他們是誰?
我看了一下名單,確實不一般:
“人民英雄”張伯禮、
“最美女校長”張桂梅、
亞洲最快男人蘇炳添、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
小提琴家呂思清……
在新學年的第一天,他們的一些話,將可能影響到孩子們的一生。
比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的寄語:希望我們的青少年朋友就像千里黃河的浪花一樣,在凝聚成力量蓬勃向前的同時,也綻放出每一朵浪花。
還有,我非常尊敬的張桂梅校長的寄語:孩子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別忘了我們的誓言——強國有我!

(三)
2021年,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
看看世界,德爾塔仍在肆虐;我們周邊,阿富汗的戰(zhàn)亂讓人嘆息;回顧國內(nèi),萬象更新,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最好的年代。
真的,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中國。中國的孩子,擁有比我們和我們的先輩更美好的未來。
當然,我們也不用回避,也有各種挑戰(zhàn),新的挑戰(zhàn)。
比如,我們焦慮的內(nèi)卷,還有最近,不少“流量明星”的隕落。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yōu)質(zhì)的偶像,可以激勵青少年見賢思齊、擇善從之。但我們必須看到,一些所謂的“頂流”,實力、人品與其市場價值、地位嚴重不符,給孩子們帶來的,較壞的示范作用。
“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以及其他類似的公益項目,就是一個非同一般的開始,給了孩子們另一種選項,更好的選項。
孩子們就是一張白紙,上面可以畫出最美的圖畫,他們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他們受挫,就是我們的受挫;他們快樂,就是我們中國的快樂。
100年前,梁啟超吶喊:少年強則國強。
100年后,中國的這一代,肯定比以往更強。
正如全亞洲跑得最快的教授蘇炳添的寄語:中國速度沒有極限,希望同學們?yōu)樽约旱膲粝肱?,突破自己的極限。
極限在哪里?
在遙遠的未來。或許,中國人的夢想,就沒有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