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的觀點——與華坪女高張校長一番話相關
首先,我看到這樣一位校長成為網(wǎng)友口中能夠隨意評論的對象,我感到遺憾。
張校長教書育人幾十年,創(chuàng)辦華坪女高十二年,一堆無數(shù)心血的付出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就說我自己,不要說為了不相關的人幾十年如一日加班工作、省吃儉用、事事操勞,就為了自己生活我都不一定有這個毅力。
然而就這樣一名校長,被門戶網(wǎng)站上的新聞、營銷號的新聞明里暗里稱呼成了“反對女生做全職太太的田園女權者”,我生氣啊。
觀點一:這事之所以值得成為熱點,因為它犯了“田園女權”的字眼。田園女權惡臭,但不分青紅皂白一概而論的鍵盤俠一樣惡臭(例如柯某),用這個爛詞匯玷污一個偉大教育者的無良媒體更惡臭。媒體不應刻意把張校長的話放在女生做全職太太的對立面,張校長的原話是在為自己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感到生氣。但是一旦對立面生成,矛盾就有了,爭吵就有了,熱度就有了,工資就有了。
觀點二:撇去此次張校長言論發(fā)酵的事件,我本人對全職太太這個詞就沒什么好感,同時對“田園女權”更沒什么好感——甚至于“女權”。更多時候,我更推崇的是平權。那很多平權者就會有觀點了“一個女生愿意做全職太太不就是她被賦予的平等的權利嗎?你憑什么厭惡?”
第一,你見過被大家稱頌的心甘情愿主內(nèi)的“全職先生”么?肯定有,但是社會對他們的態(tài)度會像“婆婆稱贊一個媳婦顧家”一樣稱贊他么?不會,他會被評論胸無大志、吃軟飯。公眾思維里對兩種人的評價方式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你能說女生選擇做“全職太太”是她被“平等”對待下的選擇么?
第二,我希望平權是順其自然,而非削足適履、揠苗助長。意思是,男性、女性生物上的特點不同,有時可能很難克服,但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沖破束縛,而不是被天然地堵死一條路。沒有研究報告顯示女性的生理特點更適合待在家里做家務,所以社會應該也沒權利去限制已婚女性除了全職太太以外的職業(yè)選擇。她可以做,但一切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而非丈夫、婆婆、子女、社會常理帶來的枷鎖,同理、男人也是。
第三,平權是極致的理想主義,我很清楚不能做到。之前生物課,老師講到基因是否應該被檢測并且成為人的身份標志,老師持反對態(tài)度,因為那很容易造成不可逆轉(zhuǎn)的歧視。顯而易見,人在群體中,必須有一個定位,定位慢慢發(fā)展成等級,等級再發(fā)展成歧視。做個美夢,假如以后世界真的大同,每個人語言相同、財富相同甚至連會的技能都相同,有什么東西是最難改變的?是基因?;蜃兞?,你就不再是你了。所以,基因是一個人最徹底的屬性,也會成為人類歧視的最后一道評判標準。
那平權既然做不到,我說這些屁話有啥用呢?
當然沒用了,我還在一個能大口胡謅“平權”觀點的和諧社會,這世界上有多少女性還沒從恐怖的壓制父權下解放出來。人類的和平是個究極偉大的事業(yè),張校長這樣的老師是以一己之身拯救更多的人,人類歷史上的更多杰出者以一己之身改變社會,這些人的人生作業(yè),比無良媒體在信息海洋里放幾個屁來得重要億倍。
所以,媒體真沒資格寫這些陰陽怪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