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背景考據(jù)】人之子的僭越——諾斯替原學初探


注:以下內(nèi)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態(tài)度,如有其他想法,歡迎評論區(qū)留言或者@銀發(fā)三千雪滿頭 與作者交流哦~
系列簡介
縱觀人類在文化領(lǐng)域的發(fā)展史,藝術(shù)走過了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漫長歷程,如今似乎又復(fù)歸原初的神話。
從古老巫術(shù)儀式的創(chuàng)造,到壁畫與語言的溝通,再到文字的出現(xiàn),神話,或者說原型,展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鮮活的、歷時性的生命力。這是分析心理學的集體無意識,是文化人類學的模因,是結(jié)構(gòu)文學的元語言??缭阶诮?、心理與社會文化,貫穿語言學、象征學與神話學,如今的文藝批評,得以在更加宏大的視角下,統(tǒng)領(lǐng)作品的體裁、題材、主題、結(jié)構(gòu)、用語,將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從孤立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使之成為整個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游戲作品作為第九藝術(shù)的學術(shù)性文學研究找到了一條更具科普價值的道路,即追溯作品與古老的神話、信仰、宗教儀式及民間風俗等的血緣關(guān)系,通過考據(jù)揭示出作者自身都可能尚未意識到的、作品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中的詮釋與意義。
原神以其開放世界和單元劇敘事的優(yōu)勢,喚醒了靈知(諾斯替)、卡巴拉、赫爾墨斯等許多塵封在歷史角落的靈性元素,融匯了音樂、戲劇、ACGN等橫貫中西的文藝經(jīng)典,探索著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藝術(shù)表達的嶄新道路。
諾斯替原學初探·上
大家好,這里是磚家銀發(fā),今天給大伙聊聊原學。為了彰顯我們只做最好懂考據(jù)的初心,不多說虛的,我先說我的觀點:
原神的世界基礎(chǔ)是諾斯替神話。
其實早在官方開服之初挖下那個大坑《足跡》PV時,原學家們便已經(jīng)在為劇情和世界觀爭論不休了。當時較為普遍的觀點是,原神的設(shè)定參考了煉金術(shù)與《所羅門之鑰》。煉金術(shù)的說法來自內(nèi)測的蒙德煉金臺;說《所羅門之鑰》這本書則是因為原神中許多魔神的名字都出自里面。我首次提出這個觀點,大概是在20年6月,那個全網(wǎng)找不到幾篇原神考據(jù)的古老年代。所以,當我在21年4月看到那篇訪談的時候,沒有感覺到什么打臉,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高興——終于得以一窺原神世界觀的全貌了。


還有一個原因:煉金術(shù)的思想源頭之一就是諾斯替。我在找爸爸家族的時候先找到了他兒子,怎么說也不算錯得非常離譜吧?更何況知名心理學家榮格的著作中,也往往把諾斯替和煉金術(shù)混在一起講——比如淵下宮《日月前事》里的法涅斯和蛋殼,就出自他的著作《紅書》——一本諾斯替神話與煉金術(shù)思想兼?zhèn)涞木拗?。那說了這么半天,諾斯替神話到底是個啥?嗯,扯了那么多,我總算想到該怎么解釋了:諾斯替神話是諾斯替主義者寫下的神話故事。
關(guān)于什么是諾斯替主義,諾斯替主義者又都有誰,篇幅不夠了,我們下期再說。現(xiàn)在先談?wù)勥@個神話故事本身。眾所周知,神話是一種啰里吧嗦還花樣賊多的玩意。古人們在這方面編故事的能力毫不亞于如今的網(wǎng)文小說。那我們該怎樣在諾斯替神話里找到我們要的部分呢?這個時候,提瓦特大陸這個名字,就幫了大忙了。
提瓦特(Teyvat)的英文,是希伯來語箱舟(Tevat)的現(xiàn)代拉丁文轉(zhuǎn)寫,意思是方形的盒子,最常見的用法就叫做諾亞方舟(Tevat Noah)。提瓦特是方舟?這可就好辦多了。在許許多多的諾斯替神話中,強調(diào)方舟這個概念的只有伊朗極端二元論的兩派,也就是摩尼教與曼達派。這兩派思想相近,許多概念也是相通的,比如異鄉(xiāng)人這個說法就來自曼達派。
摩尼教的諾斯替神話有三個階段:光明與黑暗兩大本原,它們彼此間的斗爭與分合,最后是光明被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在這個過程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整個神話的核心目的:拯救,而這與我們的主線任務(wù)走向是一致的,也就是拯救妹妹。

我們在淵下宮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許多第一階段的特征:日與月,光與影,火焰與黑暗。不過,淵下宮的東西太多了,之后單開一篇再說。暫時我們只需要知道,黑暗創(chuàng)造了屬于黑暗世界的特有規(guī)則來禁錮其中的光明。這規(guī)則在光明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天理在《空中熒火》中的翻譯是神圣的規(guī)則支配者(the Rulers Divine,一般譯為神圣統(tǒng)治者,此處為了還原“rule”的原意而意譯)——這是提瓦特大陸屬于黑暗世界的有力證據(jù)。也難怪那位天理的維系者對我們?nèi)绱擞袛骋?,我們的游戲主角都是來自光明的異鄉(xiāng)人??蘸蜔傻挠⑽亩加泄饷鞯囊馑?,這個黑暗的世界根本就不歡迎我們嘛。
說完了第一階段我們跟這個世界的不對付,接下來,我們把目光投向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看看能不能填上官方在《足跡》里挖的大坑。在第二階段的光暗戰(zhàn)爭中,摩尼教神話描述了三次光明的反擊,從開始的失敗到一步步接近成功。這大概便是戴因斯雷布口中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了,是上一場戰(zhàn)爭的延續(xù)”。這是我認為目前比較靠譜的解釋,因為直到現(xiàn)在為止的主線里都沒有什么大的戰(zhàn)爭。什么?你說愚人眾?海祇島反抗軍?拜托,說這是小打小鬧我還信,說這是貫穿整個提瓦特篇主線的大戰(zhàn)?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接著是重頭戲,這場戰(zhàn)爭的起源,也就是整個世界的起源。我們在淵下宮見到了大日御輿的建造者、白夜國的賢人阿倍良久,在《光晝影底集》的附錄中可以找到他的原名阿布拉克(Abrax)。雖然阿倍良久一幅老好人的樣子,但他的名字原型阿布拉克薩斯(Abraxas)可沒那么簡單。阿布拉克薩斯可以算是規(guī)則支配者(Rulers,理,諾斯替文獻中譯為“天界統(tǒng)治者”,與掌權(quán)者同義)之一,取代了瓦倫廷派諾斯替神話中的亞大巴奧。這個亞大巴奧是誰呢?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么。他是來自光明卻背棄光明的黑暗首領(lǐng),產(chǎn)生了包括他自己在內(nèi)的七個掌權(quán)者(Archon)。有沒有感覺到一點熟悉?給點提示,在那篇官方訪談中提到的低位神“執(zhí)政官”是掌權(quán)者的另一個說法。

三、二、一,揭曉答案,塵世七執(zhí)政的英語翻譯就是七個掌權(quán)者,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七神。到這里,我們就初步理解了提瓦特統(tǒng)治的架構(gòu):天理是囚禁光明的規(guī)則支配者,七神則是天理治下執(zhí)行這些規(guī)則的執(zhí)政官。戴因斯雷布口中的“上一場戰(zhàn)爭”也許便是魔神們決出七神的黑暗內(nèi)戰(zhàn),而現(xiàn)在的戰(zhàn)爭,則是我們旅行者拯救妹妹打敗黑暗的戰(zhàn)爭。

數(shù)字七在這里很特殊,不只可以指七神,還指他們對應(yīng)的七種能力,以及諾斯替神話里為他們安排的七位伴侶(有時七神陰陽同體,這時候伴侶就是他們的陰性名字)。有意思的是,我們看這些能力和伴侶的名字,發(fā)現(xiàn)都不是什么人名,嫉妒、財富、智慧……這不都是人的欲望嗎?沒錯,這就是所謂“眾神為欲望的輪廓鍍上七種光輝”。欲望有了輪廓,于是成為人形,這是理解諾斯替神話的重要因素:概念擬人。
再進一步說,欲望也是愿望,神之眼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愿望,擁有神之眼也是成為神的必備資格。這便是“(眾神)以此昭示,他們的權(quán)柄可被企及”。在諾斯替神話里,這句話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人存在,人之子也存在”是掌權(quán)者們造人的原因,而他們是被亞大巴奧造出并賦予那七種能力的。也就是說,他們學習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進行造人、賦予能力等種種操作。這種兒子學爸爸的模仿習慣,意味著他們造出的人也可以效仿他們的舉動。這也許就是阿貝多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原因,一場對神明的效仿,一次通往神座的嘗試。
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簡單科普了諾斯替神話的基本結(jié)構(gòu),并稍微解釋了一下這玩意在原神目前的世界觀和劇情里是怎么體現(xiàn)的。接下來的內(nèi)容將回答以下幾個問題:諾斯替主義是什么?我們?yōu)楹伪焕г诟咛熘碌奶嵬咛??我們又該如何取得否定世界的力量?旅途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東西?
諾斯替原學初探·中
咱先從第一個問題開始,有人說這是個大坑。沒錯,諾斯替的定義和起源繁復(fù)晦澀——這玩意從古典發(fā)展到現(xiàn)代,還有相關(guān)的浪漫主義思想……我們上期講到的摩尼教與曼達派,不過是它的一小部分罷了。這也是我為什么慶幸找到了“提瓦特是方舟”這個定位錨點,不然這堪比找神瞳沒有地圖提示的累活誰愛干誰愛去。
即便可以取巧,我也在初步閱讀一些相關(guān)著作以后,才算有了一點不誤人子弟的自信,來告訴大家我不準確的個人觀點:諾斯替主義是起源于希臘化晚期的一種“非主流”思想體系。希臘化時期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引發(fā)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文化交融,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思想在地中海東部遭遇、碰撞并形成了類似我國諸子百家的盛況。
過去的人們只需要相信自己家里那單一的話語,可現(xiàn)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讓他們感到迷茫: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干嘛?這種恐懼的內(nèi)核和我們現(xiàn)代人如出一轍,就如同比起一成不變的大世界,我們覺得我們親手打造的塵歌壺更像一個真正的家一般。這種面對整個世界的無力感是兩個時代的共性。于是,向著“非主流”的逃亡就成為了共同的選擇。那個時代的人們選擇了諾斯替,而我們選擇了二次元。
其實官方在訪談中也提過類似的思想,說原神繼承了米哈游作品一貫的“反抗終焉,拯救世界”的主旨。在這樣慷慨激昂的主旨背后,隱藏的其實是“我什么都做不到”的嘆息。

于是就有了諾斯替,就有了原神。諾斯替主義者們將希冀寄托在Gnosis上,也就是原神的神之心(Gnosis,神之心英譯)。有了神之心,便能成為神,或者說回歸神,不再流落于孤獨的異鄉(xiāng)之中。我們在上期內(nèi)容里,通過對摩尼教與曼達派諾斯替神話的簡單分析,講述了我們旅行者作為異鄉(xiāng)人對應(yīng)“光明”、天理作為規(guī)則對應(yīng)“黑暗”的基本對立關(guān)系。在這種對立里,神之心就代表著光明。這樣一來,我們明白了一個稍有些復(fù)雜的邏輯:天理維系者與七神的秩序是黑暗的,可他們自身不完全是黑暗,因為光明內(nèi)在于他們之中。
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了
是上一場戰(zhàn)爭的延續(xù)
眾神為欲望的輪廓鍍上七種光輝
以此昭示,他們的權(quán)柄可被企及
而現(xiàn)世的基底埋藏著陰燃的殘骸
那是對僭越者的警示
「高天之上的神座,從來不是為你預(yù)留的位置」
但僭越之人啊,不要就此駐足
誰都不能隔岸觀火
看吧…
這讓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了,是上一場戰(zhàn)爭的延續(xù)”這句話。神所爭奪的就是光明,神之心代表的光明??窗桑焕⑹呛诎?,連自己人都要搞內(nèi)斗。那么,接下來幾句話本來矛盾的邏輯也就可以理解了:前一句話還說“眾神為欲望的輪廓鍍上七種光輝,以此昭示,他們的權(quán)柄可被企及”,下一句話就是“而現(xiàn)世的基底埋藏著陰燃的殘骸,那是對僭越者的警示”。那你們到底想不想分享你們的權(quán)柄?。拷腥藖沓燥堖€翻臉說我多吃了一碗粉是吧?可能還真是,這是個坑。

英文版的足跡PV是這么說的“諸神允諾他們的七種珍寶來激勵我們前進(The gods goad us on with the promise of their seven treasures)”,這里的七種珍寶大概就對應(yīng)著七種光輝。在諾斯替神話里,這個詞指的是特殊的“光明之珍寶”(Treasure of Light),是散落在黑暗世界里的光明,也是在末世的大火中將被拯救的生命。這便是“陰燃的殘骸”,沒有熾烈明亮的大火,黑暗沒被徹底焚燒,于是現(xiàn)世依然是光明的囚牢,眾神依然掌握著光明的珍寶。他們用承諾引誘希望拯救光明的人前來,不過是為了搶奪他們的光明。神之眼不過是幻象(Vision,神之眼英譯),而本該屬于來者自己的神之心卻悄然消失……


“高天之上的神座,從來不是為你預(yù)留的位置”。這里的高天是經(jīng)典的諾斯替概念,天理統(tǒng)治以下是低空,之上則是高天。神座的說法也有出處,是為我們上期提到的黑暗世界造物主亞大巴奧準備的王座。這倒確實不是我們現(xiàn)在該去的地方,畢竟七國代表的七層低空還沒旅行完,不能太唐突不是嗎?所以就像戴因說的那樣,“僭越之人啊,不要就此駐足”,那高天便是我們此行的終點。

“在無始無終的永恒里,人類將度過安然無夢的一生”。這永恒的境域(aeon)是掌權(quán)者們的低空國度,人們在里面昏睡,忘卻了他們來自光明世界的記憶,無知也無夢?!?strong>但在神明視線的視角下,仍有人想要做夢”。他們的夢還未被神之眼偷梁換柱,記憶也尚未被“天之秩序”所消滅。這也許便是妹妹曾經(jīng)的舉動,可惜深淵的力量甚至未能傾覆低空,又何談淹沒神座呢?
在無始無終的永恒里,人類將度過安然無夢的一生
但在神明視線的視角下,仍有人想要做夢
人類有人類的底蘊
我們不是濾清「神選者」后剩余的殘渣
從世界之外,我們?nèi)〉梅穸ㄊ澜绲牧α?/p>
現(xiàn)在,踏入天地之人
你的旅途已經(jīng)告終
但你仍未越過最后的門扉
若你理解旅途的意義,就上前來
擊敗我
命令我讓路
向我證明你比我更適合拯救她
然后,就去重新紡織所有的命運吧
“人類有人類的底蘊,我們不是濾清「神選者」后剩余的殘渣”。唯有神選者才能獲得光明之珍寶,越過珍寶之門抵達高天的歸所,可神之心的所有者已經(jīng)確定,我們難道就該在黑暗的迷霧中沉淪永世?

不,“從世界之外,我們?nèi)〉梅穸ㄊ澜绲牧α俊?/strong>。世界之外便是那光明的彼岸,我們從那里來。我們是異鄉(xiāng)人。我們曾遠渡重天,卻被天理代表的黑暗秩序禁錮于此,一度昏睡在無夢的永恒之中,可如今我們已踏上了旅途,終有一日,我們也會用那彼岸的力量,否定這黑暗的世界,醒悟我們自己的光明珍寶,越過“最后的門扉”。“誰都不能隔岸觀火”,拯救世界的烈焰很快就會焚盡所有的黑暗……

這便是旅途的意義,重走七國(七重天)之路,尋回神之眼背后的夢,回想起一切事物沉淀下的真相。
在最后的最后,打破天理維系的虛假之天,坐上月亮的銀船,穿越不適格者們的迷霧,去重新紡織所有的命運吧。
好戲總在最后上演,本節(jié)目也不能免俗。
經(jīng)過了前兩部分的鋪墊,我們終于能談?wù)撘恍┫鄬ι钊氲膯栴}了,比如:
第一王座法涅斯是原初之神嗎?
阿倍良久的真名暗示著什么?
提瓦特是怎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諾斯替原學初探·下
鑒于之前有許多大佬已經(jīng)對淵下宮歷史的諾斯替神話特征做出了分析,我們便不再贅述太多這方面的論證,而是將目光轉(zhuǎn)向《日月前事》揭露的整個原神世界觀。
這本書在白夜國被列為禁忌,大蛇因為知道了它記載的秘密被迫赴死,那么“天之秩序”或者說“七之秩序”為何對其諱莫如深?
要回答這一疑問,我們就得深入文本的敘述中去。

翻開第一頁,“法涅斯”(Phanes)便映入我們眼簾。
在俄耳普斯神話中,法涅斯誕生于一枚銀色的宇宙之卵中,它雌雄同體,有著寬大的金色翅膀,這大概是法涅斯的最早來源,與日月前事中的描述也非常吻合。
那我們是否可以就此蓋棺定論呢?別急,也許還為時尚早,在淵下宮的歷史中,還有一個不能繞開的重要人物,大日御輿的建造者,阿倍良久。

他的原名叫阿布拉克(Abrax),詞源是阿布拉克薩斯(Abraxas),這是基督諾斯替代表人物巴西里德(Basilides)理論中的神明。
在他的理論中,世界是一顆“種子”(seed)或者說“雞卵”(egg),世界的成熟就是雞卵的成熟。

這也許便是世界要誕生,就必須破殼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法涅斯反其道而行之,用蛋殼隔絕了“宇宙”與“世界的縮影”呢?這就要說到后世知名作家博爾赫斯的一篇作品《為虛假的巴西里德辯護》了。
博爾赫斯講了一個巴西里德派的諾斯替神話,救世主遠渡重天,用見證一切完成獨特的拯救。
“你要認識所有人,而不讓任何人認識你。”(Know everyone and let no one know you.)

前半句話似乎對應(yīng)著妹妹對我們說的“去見證一切事物的沉淀”,后半句話則指向了阿貝多在《旅行者觀察報告》中得出的結(jié)論:我們與這個世界的其他人別無二致。
在博爾赫斯講起這個神話以前,先提及了“人的開始”,這也許并非隨意為之。

因為這個神話里的救世主,在其它的諾斯替文本里,又被叫做“原初之人”(the First Man),文章后續(xù)更是明確提及“兄妹”的說法。
博爾赫斯提到,這種說法是諾斯替瓦倫廷派(Valentinians)的,這是一個繼承了巴西里德思想,還比巴西里德派知名的派系。
感謝博爾赫斯,我順藤摸瓜找到了原文獻《對靈魂的注釋》。
在這個諾斯替文本的故事里,妹妹先與哥哥分離,在塵世間遭受苦難,最后與趕來的哥哥重逢,被哥哥所拯救。這樣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我想并非巧合。
在另一些諾斯替文本中,人是宇宙的微縮(可以理解為“天人合一”),也可以叫小宇宙,那么原初之人自然可以是那“世界的縮影”,這樣一來,大宇宙與原初之人的“隔絕”,便是一個非常符合諾斯替神話結(jié)構(gòu)的“天-人”隔斷關(guān)系。
但是,法涅斯到底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要真正理解這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先搞清楚另一個問題:法涅斯為什么會和阿布拉克薩斯這個名字一起出現(xiàn)在淵下宮?甚至同時出現(xiàn)在日月前事里?
遙望人類歷史的長河,法涅斯是個源遠流長的名字,阿布拉克薩斯也同樣如此。
但,同時出現(xiàn)他們兩者的敘事,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

榮格是一個諾斯替主義者,但又不完全是一個諾斯替主義者。
他曾假托巴西里德之名寫過一篇諾斯替神話,卻不認為自己是諾斯替主義者,而是一個繼承了諾斯替思想的心理學家。
在上一期內(nèi)容里,我們說諾斯替主義與現(xiàn)代虛無主義至少在一點上是一致的,那就是面對整個世界的無力感,用榮格自己的話說,他經(jīng)手的精神病人里,有三分之一所患的并非某種“可以被臨床診斷”的病癥,而是“患了人生的無意義感和無目標感”。
榮格認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普遍的心理疾病”。
統(tǒng)計顯示,截止至2005年,中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達到13%,美國則已經(jīng)達到了18.1%,這樣的焦慮便來自時代的空心病,我們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價值。
在過去,諾斯替主義者們選擇將自身的無意識投射到遙遠的彼岸,尋找那虛無的寄托;而如今,榮格則更加直接地向自身尋求答案。
作為現(xiàn)代諾斯替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發(fā)現(xiàn)了過去那個時代的人們與現(xiàn)代人共同的心理癥結(jié),并提出了直指核心的解決辦法:
調(diào)和意識與無意識,發(fā)現(xiàn)你自己,認識你自己,拯救你自己,不需要像過去的諾斯替主義者一樣尋求外在神明的幫助,因為幼小的神明已經(jīng)內(nèi)在于你自己里面。

這個內(nèi)在的幼小神明,就叫做法涅斯,它是原初之神,是人的原神。
旅行者兄妹離別又終將重逢的隱喻,也許便是尋找原神的道路。


法涅斯(Φ?νη?, Phanês)便是古希臘語的光,是人格化的光芒,正如意識源于無意識。

見證了那許多事物的沉淀,歷經(jīng)生離與死別,在漫漫長路的終點,她會遇見自己的法涅斯,擁抱屬于她的原神。
這便是法涅斯用蛋殼隔絕“宇宙”與“世界縮影”的原因。
原初之人是世界的縮影,他與宇宙本為一體。
可原初是混沌的,是無意識的,為了產(chǎn)生意識,人必須從原初中獨立出來,與宇宙隔絕,此時,孤獨的人又是不完整的,于是,他又需要打破蛋殼,找回屬于他的宇宙,正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所言:“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于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

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摧毀不是毀滅,而是回歸,這便是為什么“世界如果要被創(chuàng)造,蛋殼必須被打破”,“原初逆轉(zhuǎn)了毀滅”,因為毀滅就是創(chuàng)造。
崩壞在前,新生在后,這便是提瓦特大陸的創(chuàng)造,這便是無中生有之奇跡,這便是原人擁抱原神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張新樟. 《古代諾斯替主義經(jīng)典文集》[J]. 世界宗教研究, 2018, No.170(02):47.
[2] 約納斯, 張新樟. 諾斯替主義:異鄉(xiāng)神的信息與基督教的開端[M].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06.
[3] 張新樟. "諾斯"與拯救:古代諾斯替主義的神話哲學與精神修煉[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5.
[4] 約安·P.庫里亞諾. 西方二元靈知論:歷史與神話[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5] 林國華.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M]. 商務(wù)印書館, 2019.
[6] 約納斯. 靈知主義與現(xiàn)代性[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7] 張湛. 神性自我:靈知的理論,歷史和本質(zhì)[D]. 復(fù)旦大學, 2007.
[8] 布拉格梁卿, 夏金彪. 世界的智慧 : 西方思想中人類宇宙觀的演化,histoire de l'experience humaine de l'univers : La sagesse du monde[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9] Abraham P. Bos. Basilides as an Aristotelianizing Gnostic[J]. Vigiliae Christianae, 2000, 20(1):44-60.
[10] James A. Kelhoffer. Basilides’s Gospel and Exegetica[C]// North American Patristic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2002.
[11] 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全集[M].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9.
[12] 吉列爾莫·馬丁內(nèi)斯, 周止琉. 博爾赫斯與數(shù)學[J]. 敘事:中國版, 2013(1):15.
[13] 胡續(xù)冬. 《沙之書》:真實的虛構(gòu)與有形的無限[J]. 語文建設(shè), 2009, 000(010):49-53.
[14] 趙綱, 張宇龍. 淺析博爾赫斯《沙之書》的深層意蘊[J].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 20(1):5.
[15] 尹哲. 在永恒的方式下——斯賓諾莎、維特根斯坦與海德格爾之間的一種聯(lián)系[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22(6):6.
[16] 申潔玲. 論博爾赫斯與神秘主義宗教[J]. 廣東社會科學, 2006(6).
[17] 三位入門者. 秘密之書: 赫爾墨斯智慧秘典[M]. 華夏出版社, 2016.
[18] 斯蒂芬?福里斯特. 內(nèi)在的天空:占星學入門[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
[19] 勞倫斯·普林西比, 張卜天. 煉金術(shù)的秘密[M]. 商務(wù)印書館, 2018.
[20] 芮夫廖世德. 榮格與煉金術(shù) : Jung and the alchemical imagination[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
[21] 榮格. 紅書[M].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3.
[22] 徐凱文. 時代"空心病"解讀[J]. 陜西教育:綜合版, 2016(11):3.
[23] G.G.索倫. 猶太教神秘主義主流[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24] 語頌源. 日本女性向雜志「PASH」采訪原神開發(fā)者[EB/OL]. (2021.04.09).
[25] 語頌源. 啊!這灼熱的真理![EB/OL]. (2022.01.11). [2022.02.04].
[26] 銀發(fā)三千雪滿頭. 拯救之旅——靈知EP《Heal the World》歌詞簡單考據(jù)[EB/OL]. (2022.01.20).
[27] 銀發(fā)三千雪滿頭.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同一笑,當今夕[EB/OL]. (2021.05.16).
[28] 黯影詩章. 原神內(nèi)測世界觀背景全解:從無底深淵到黑暗宇宙[EB/OL]. (2020.07.17).

以上就是本期內(nèi)容的全部內(nèi)容啦~覺得內(nèi)容不錯的話,旅行者們可以前往米游社@銀發(fā)三千雪滿頭?與作者交流哦~